编者按:目前市场的焦点都集中在中国水电和陕西煤业巨额IPO,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如此巨额的IPO对本已经弱不禁风的大盘抽血效应明显。事实上,翻阅A股历史,多次行情见顶或见底时期往往伴随大型IPO的进行,例如中国中冶、中国一重和农业银行等少数IPO大单的推出时点是市场调整行情阶段性见底期间,其后市场表现往往出现转机;而中国建筑、中国石油、中煤能源等IPO大单推出时点,则恰好是市场上涨行情阶段性见顶期间。
一般情况下在低点或者低估值时期的权重股IPO,其估值比较合理,往往此时的巨额IPO会伴有反弹行情。总结历次历史IPO大单和阶段性底部同时出现时候的特征,都会发现多个跳空缺口,并出现连续数日低于1000亿元的地量、强势股补跌、市场热点散乱等等人气低迷的现象。而中国水电IPO的时间点,亦在在行情低迷时期,指数出现多个跳空缺口,持续地量。故此,分析人士认为,指数可能伴随着中国水电上市迎来阶段性底部。
NO.1:大秦铁路上市
夯实最后一棒走出大牛市
2006年8月1日大秦铁路上市交易,当时可流通121213.50万股,上市首日开盘价6.39元,最高价亦是6.39元,最低价5.49元,收盘价5.52元,首日换手率50.69%。首发上市时对应上证指数1600.61点。
从当时的宏观基本面看,2006年时,我国经济在过去连续三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高位增长。同时,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各地政府推动着当地的基本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和新的高潮。2006年上半年投资增速04年以来最高,经过年中的宏观调控,强度有所下降。央行全年新增贷款2.5万亿,三季度达到2.76万亿。但价格总水平基本平稳,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9%。从当时资金面方面看,2006年也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五个年头,比较优势使得中国的外贸顺差继续积累,经济对外的开放度进一步加大使得全球性金融企业进入中国的兴趣大增,资金流入明显,热钱流入情绪高涨。2006年居民储蓄继续上扬,10万亿之巨的银行存贷差推动着追求赢利动机的银行将全国的信贷总额冲到新的高度。低成本优势所导致的外汇储备的继续增加和外贸顺差的持续增大。
此外,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初现效果,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市场。
从随后的市场表现看,大秦铁路超百亿元的IPO大单对二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冲击,市场借着大秦铁路的上市,完成当时大盘的调整整固的最后一棒,经过夯实后,启动了A股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大牛行情。
NO.2:中国石油上市
完成技术确认启程大熊途
2007年11月15日中国石油上市交易,当时流通股本30亿股,上市首日开盘价48.60元,最高价48.62元,最低价41.70元,收盘价443.96元,首日换手率51.58%。首发上市首日对于上证指数5365.27点。
从当时的宏观基本面看,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同比增长11.4%,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全年4.8%的物价涨幅牢牢吸引住人们的眼球,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开始通胀迹象更明显。2007年为抑制通胀,央行频频出手,1月1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4月16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5月1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6月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8月1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月22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9月15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3.60%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7.02%提高到7.29%;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1月8日,央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随后的市场表现看,在央行连续加码的紧缩政策下,货币政策叠加效应开始显现,上证指数见顶,而中国石油上市当日,刚好是指数第一次回抽确认双头形态,随后开始了A股历史上跌幅最大的漫漫熊途。
NO.3:中煤能源上市
反抽4672点继续漫漫熊市
2008年2月1日中煤能源上市交易,当时流通118213.30万股,上市首日开盘价24元,最高价24.89元,最低价21.35元,收盘价22.20元,首日换手率50.57%,首发上市首日对应上证指数4320.77点。
从当时的宏观面看,美国次贷危机发进入2008年之后愈演愈烈。而在中煤能源上市前后,消息面特别不乐观,2008年1月4日,美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消费者信贷违约现象加剧,逾期还款率升至2001年以来最高;2008年1月16日评级公司穆迪预测SIV债券持有者损失了47%资产;2008年1月17日,次贷亏损严重,标普评级公司开始对债券保险商实施新的评估方法,布什政府有意放松对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监管,美国07年12月新屋开工数量下降14.2%,年率为100.6万户,为16年最低。2008年1月21日英国财政部要求有意收购诺森罗克银行的私营企业在2月4日前提交详细提案。2008年2月1日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8万,为超过4年来首次减少,2008年2月9日,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声明指出,次贷危机影响加大。当时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违约率的进一步上升,造成基于次级抵押贷款资产的证券化产品的市场价值严重缩水。首先,次贷危机爆发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最直接渠道,是房地产市场。其次,是金融全球化造成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分布,例如欧洲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购买了大量的美国次贷证券化产品。美国的损失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而欧洲金融机构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亏损在当时只是露出冰山一角。
结合当时市场情况看,中煤能源上市首日大盘下挫跌穿4200关口,而上市后第二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报复性暴涨8.13%,随后继续熊途。
NO.4:中国建筑上市
宣告1664点反弹行情结束
2009年7月29日中国建筑上市交易,当时流通60亿股,上市首日开盘价6.70元,最高价7.96元,最低价6.21元,收盘价6.51元,首日换手率69.55%,首发上市时对应上证指数3266.43点。
从当时的宏观基本面情况看,得先从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讲起,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时,中国政府2008年底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还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要优先考虑已有规划的项目同时抓紧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宣布大规模投资计划;据相关统计,数额超过10万亿元,而全国的总投资远远超过20万亿,如此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政府在铁路、机场、电站等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另一部分资金则投入到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同时扶持中小企业,这对调动民间资本的热情也有很大作用。在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包括“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等,有效地避免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度下滑。这也促成了A股阶段性底部的形成。但是4万亿投资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货币投放集中投资过快过急,必会造成资产泡沫和通胀的出现,而发达国家“低利率、流动性过剩”格局,使得刺激政策迟迟未能退出,再加国内货币乘数扩张,通货膨胀明显抬头。其次,存在部分投资缺乏效益并且不可持续,对后市的经济打击将会很大。基于此,当时市场人士普遍预期,央行货币政策将会转向,必定会回收4万亿投资导致的流动性充裕状况。
随后市场表现,中国建筑上市交易首日,上涨指数就用巨阴K线来宣告行情结束,随后的八月份上证指数单月暴跌21.81%,市场情绪极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