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新现象得到遏制 打新专业户开始离场

2012-08-01 15:50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范乐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频频出台,曾让市场信心备受鼓舞。然而,近期股市连创新低,又让投资者对前景感到迷惘。如何看待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如何认识股市的低迷态势?如何增强股市对于投资者的回报能力?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

  不改革,资本市场无法承担起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

  记者:今年证监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既有叫好声,也有质疑声。如何看待对这些改革的争议?

  宋丽萍: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功能,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不改革,资本市场就无法承担起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全局性重任。不改革,资本市场就没有出路。

  从最近一系列的措施来看,改革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思路也很清晰地呈现出整体推进的态势,积极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当然,改革目标的实现有一个过程,引起一些争议是正常的,关键要不回避,不懈怠,积极应对,义无反顾往前走。

  两头入手理顺市场价格体系,遏制炒新使新股价格真实反映公司价值,退市机制则重在遏制炒作垃圾股的风气

  记者:目前,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改革最受关注,您如何看待这两项改革的进展?

  宋丽萍:目前,“打新”、“炒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新股定价越来越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今年改革前48只新股发行市盈率则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的22.6%,改革后发行的41只新股平均市盈率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的2.7%,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平均超募资金下降了30%,上市首日平均涨幅13.8%,改革前则为24.1%。行业公认最有研究能力的基金和证券公司已经成为新股定价的主力,一批“打新”专业户开始离场。

  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改革就是要从入市、退市两头入手,完善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理顺市场价格体系。遏制炒新和改革新股发行体制,目的是通过推动各市场主体归位尽责,促使新股价格真实反映公司价值,实现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发展。建立“能上能下”的顺畅退市机制,则重在遏制炒作绩差股、垃圾股的风气,进一步实现价格的理性回归。只有建立了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培育上市公司主动分红、回报股东的意识,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正在凸现

  记者:多年以来,资本市场“重融资,轻投资”一直是很多投资者抱怨的问题。今年监管部门在提高投资者回报、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您如何评价这些举措的效果?

  宋丽萍:今年以来,证监会出台措施,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建立持续、清晰、透明的决策机制和分红政策,培育上市公司主动分红、回报股东的意识。两次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降低50%的证券交易监管费,降低30%的期货交易经手费,显著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不遗余力培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吸引了QFII的入市,为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2011年年报,A股上市公司股息率达到1.82%。市场中主要的蓝筹银行股2011年报现金分红2690亿元,以当年末总市值3.79万亿元算,银行股股息率达到7%,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2倍多。稳定的股息率是吸引长期投资的前提,毕竟大多数投资者是追求稳定收益的,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正在凸现。

  今年以来,证监会充实了稽查队伍的力量,加强稽查处罚力度,对查处的案件及时公布,提高了处罚威慑力。特别是对内幕交易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积极推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时出台了关于内幕交易的司法解释,从举证责任、处罚措施方面大大强化了对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不仅加强了对投资者的保护,也为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再次体现出改革措施配套、整体推进的特点。

  应大力发展场外市场,大多数企业并不需要高流动性的交易所市场,场外市场就能满足市场化定价和股份适当流动的需求

  记者:从二级市场的表现看,上证指数跌破了前期的低点。您如何看待当前市场的走势?

  宋丽萍:市场的走势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最重要的是基本面因素。近年来受境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趋势比较明显。资本市场要走出低迷状态,根本上要依靠经济的转型和振兴。

  当然,除了实体经济层面的改革,资本市场自身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当前经济低迷,低成本并购成为可能,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并购优势,加快产业整合,是提升业绩的主要手段。现在创业板推出已经快3年了,上市公司达到340多家,仅仅启动了20起达到重大资产重组标准或者发行股份的并购,其中已有4起收购实施完毕。这就需要资本市场推进多方面的改革,如提高行政许可的效率,丰富并购重组的支付手段,提高专业机构的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应当完善层次结构,发展场外市场,多渠道解决“两多两难”问题,分流IPO压力。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对资本市场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大多数企业并不需要高流动性的交易所市场,场外市场就能满足市场化定价和股份适当流动的需求。

  此外,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注重配套环境建设。例如,市场对“红利税”的减免期盼已久,这对引导投资者长期持股、吸引资本市场建设至为关键的长期资金十分重要。

  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加快推出原油等战略性期货品种,资本市场的产品和层次结构不断丰富

  记者:为提升资本市场的服务能力,今年还出台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措施?

  宋丽萍:年初以来,资本市场的产品和层次结构不断丰富。针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今年6月推出采用市场化设计、高效的中小企业私募债,目前已经为北京、上海等地41家中小企业发债募资36.6亿元。为了改变股强债弱的格局,改革债券发行监管制度,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加快推出原油等战略性期货品种,增强我国市场的定价能力,贴近“三农”需求,加大农产品期货品种的开发力度。推进场外市场建设,恢复股权的完整性和流动性,向下延伸并拓展市场覆盖面,回归资本市场的草根性。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