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继续赚钱 继续尴尬

2012-05-04 12:55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王伟

  吴名遂 绘

  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安排,上市银行今年一季报已经陆续出炉。延续去年 “赚钱机器”的 “余威”,银行盈利能力不可小觑,依然占据着盈利排行榜的前列。但对于银行来说,这份钱越来越难赚,赚钱也越来越尴尬。

  赚钱自是银行称冠

  去年什么行业最赚钱?想都不用想,银行必定是其中之一。据2011年报数据显示,去年银行业全年的净利润增长速度接近30%,16家上市银行平均日赚24亿元。今年一季度又是什么行业最赚钱?银行还是其中之一。陆续出炉的A股16家上市银行的一季报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银行业一季报的盈利能力仍然强劲。四大银行一季度净利润达到1701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18.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四大银行净利增速都超过了28%。凭借规模优势,中国银行一季度仍然实现股东所属税后利润367.63亿元,相当于日赚4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净利润分别为613亿元、 515亿元、 434亿元和158亿元。仅四大行利润总和就占所有上市公司一季度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四成。多家股份制银行一季报显示,利润增速大多超过市场预期。目前已公布业绩的兴业、深发展、民生、光大等股份制银行, 2012年一季度业绩增速均在40%以上,分别为58.74%、 43%、 47.7%、 41.1%。

  如果说去年还有石油、电信等行业能与银行比肩,那么,今年一季度,银行可谓无人能及。中石油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91.53亿元,同比增长5.8%,中石化一季报出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双下滑,其中净利润13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两公司合计净赚525.63亿元,日赚5.8亿元。中国移动一季度净赚278亿元,同比增长3.5%,中国电信实现净利润42.7亿元,同比下滑6.5%,可以看出,工商银行、中石油、中国移动,各自是银行、石油和电信业的龙头老大,但 “互相之间差距还是不小”,对比来看,工商银行一季度净利润约是中石油的1.6倍,是中移动的2.2倍。

  挨骂似也当仁不让

  而银行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遭受质疑和非议。今年一季度又赚钱了,但被质疑的行业中,银行依然 “前排就座”。

  相比靓丽的业绩,人们似乎更关心银行的负面消息。由其业绩引出的 “国有银行至今未向官方支付牌照的特许使用费”的消息也将银行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媒体指出,国有银行之所以能够无风险地享用存贷差,就是因为有排他性的牌照。换句话说,银行赚钱靠的不是市场竞争,而是反市场竞争的垄断优势。

  作为业务转型重点的中间业务,今年更是口水不断。为了缓解舆论压力、提高银行服务质量、控制风险,银监会开始严管理财产品,并从今年4月1日起,实行银行收费明码标价。然而,花旗中国 “天价对账单”、渣打银行 “理财产品巨亏”、部分银行收费公示遮遮掩掩等负面消息依然层出不穷。就连服务质量,客户也开始不满意。日前,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对银行业满意度进行测评。此次组织的银行业满意度测评主要针对银行的个人业务服务,包括营业厅、网上银行、银行卡,涉及国内业务占有率较高的15家银行,即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光大、华夏、浦发、广发、平安、兴业、民生、邮储。结果显示,用户基于实际感受对银行业给出的满意度总体为77.4分,三分之一银行得分低于这一行业得分,其中农行分数垫底。

  钱也赚了,骂也挨了,银行人士却有些想不通。一国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赚钱说我们垄断,提供服务说我们收费高。银行盈利,照章纳税,而且是纳税大户。为什么挨骂的总是银行?”的确,细翻账目,银行确实是为税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上海为例,在2011年纳税榜单中,入围百强榜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金融企业共有35家,其中银行有20家,交行、浦发银行均携其上海(市)分行双双入围百强榜;招行上海分行与招行信用卡中心、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与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中行上海市分行、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建行上海市分行、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国开行上海分行等,都榜上有名。

  上海银监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市场不少人骂银行赚钱,并不是骂银行为股东赚取利润,而是骂银行掌控了太多的金融资源,而金融资源的配置又不是完全公平的,尤其是国有银行,躺在政策和利差上来赚钱,基层的融资需求却没有得到很好满足,一方面银行赚钱赚得不好意思,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金融缺血却非常严重,这些才是国内市场深恶痛绝的。

  尴尬还会持续多久

  一边赚取高额利润,一边遭受质疑,这种尴尬会持续多久?目前还很难说,但今年银行面临的挑战似乎更大。

  今年以来,银行存贷款增长放缓,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季报显示,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不仅存款仅实现个位数增幅,贷款增速也远低于去年同期。中信银行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央行数据显示,除企业流动资金、小微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外,一季度,服务业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均比上年末回落2%,同比少增697亿元。住户贷款比上年末低2.7%,同比少增2561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比上年末低1.4%,同比少增1684亿元;住户经营性贷款比上年末低5.5%,同比少增877亿元。此外,涉农贷款也比上年末有一定程度回落。银行各项贷款增长呈现全面放缓势头。

  交通银行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预期不强的情况下,实体经济总体信贷需求减弱。同时,由于预期政策放松、市场利率下行,很多企业选择推迟贷款融资计划。在经济增速下行之际,银行不良贷款有扩大趋势,出于控制风险、保证贷款质量的考虑,银行依然严格放贷标准,未盲目扩大信贷投放。某股份制银行宝山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信贷需求有所下降,个别月份新增信贷企业数甚至出现了个位数增长,而在去年这一数值基本维持在两位数, “个别企业甚至有提前还贷的意愿”。

  主营业务令人担忧,中间业务发展也不是太好。去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火爆,而繁荣缘自于无法利率市场化状态下急于揽存的被迫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今年难见利率市场化的大突破,但突破并非遥遥无期。这也意味着,一旦利率管制开始破冰,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前途难卜。

  事实上,即便今年动作不大,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动力不会太足。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2年一季度各商业银行产品发行总量为5493款,环比下降7.9%,同比增长12.7%。实际上, 2011年第三季度理财产品发行量达到了历史峰值后,季度发行量就开始下跌。另一方面,收益率普遍下调。目前, 4月末市场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平平,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更是全线下跌。市场上投资期限在1个月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纷纷回落至5%以下,很难见到预期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

  春天已经过去,冬天还会远吗?人们或许不会怀疑,银行还会继续盈利,只是多少而已。然而,尴尬也会继续,只不过这种尴尬或许将由外生的指责变为内生的困境。(本报记者 张小乐)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