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从第三极,到风入松,再到光合作用书店之殇几时休

时间:2011-11-03 1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位于北京石景山万达广场二层的光合作用书店已暂停营业。松凡 摄

  第三极书局宣告倒闭,季风书店举步维艰,风入松停业搬迁……如今,光合作用书店也因资金链断裂而倒下了。

  听到这个消息,在叹息之余也有一丝歉疚浮上心头这是一家我时常流连忘返的书店,但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实际只在这里买过3本书和若干杂志。和越来越多的读者一样,我也把实体书店当成了网络书店的“免费橱窗”在这里看,在网络书店下订单。光合作用的倒闭,像我这样的读者是难辞其咎的。

  必须承认,实体书店的环境再怎么幽雅,书香再怎么浓郁,也难敌网络书店价格折扣的诱惑。毕竟不是所有爱书人都是坐拥金山的大款。在网络书店迅速崛起和电子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实体书店的倒闭也许是整个出版业转型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一点,中外概莫能外。不久前,美国大型图书连锁机构鲍德斯被迫关门就是明证。

  但是和外国的同行相比,中国的民营书店还身处更加不利的环境中:占尽天时地利的国有大书城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获得了政府更多的政策扶持,二者之间的竞争就像是蚂蚁和大象的对决。这一点,只要看一看在国内民营书店成批倒闭之势下,却未有一家国有书店关门,就可见一斑了。

  因此,破解书店之殇,政府应该有所作为,至少各项扶助措施尤其是税收政策应一视同仁,不能一味地抓大放小,重国有轻民营。

  对民营书店而言,与其抱怨读者功利、埋怨政策不公,不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如果现实条件决定了其暂时不能迅速扩张,为什么不收缩战线、保存实力呢?光合作用等民营书店之所以陷入经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链断裂。当营业额难以支撑那么多门店的开销时,关门就是必然的命运。

  其实,不是所有书店都一定要做大做强,都要做成连锁机构。小书店在专、精、特、活上下功夫,在网络书店和大书城之间找到生存缝隙,一样活得精彩。我曾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附近意外地发现一家迷你书店,面积小得只能容纳两三个人,但书店非常有特色,以经营旅游和古旧图书为主,据说已经在此经营了几代人。看来,书店找准定位,在自身下功夫,非常重要。

  说到成功的书店,就不能不提台湾的诚品书店。这家图书连锁机构现在已经成了台湾的文化地标和旅游热点,去台湾的人尤其是大陆游客鲜有不去诚品书店的,哪怕不买书,进去参观一圈,也令人心旷神怡。与大陆的书店相比,诚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营造出了一种“诚品文化”,令人感到逛诚品是一种享受,是有品味、有范儿的标志。当人们把逛书店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书店的生存就有了保障。反观内地的书店,无论国有还是民营,注重的还是规模和效益,似乎都没有注意到营造文化氛围对书店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书店不是一般的商店,以经济利益的得失来评判书店的价值,只是短视的庸见。书店和一般商店不同之处还在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在于它们为城市文化提供着丰富营养,让人得以“诗意栖居”。因为,“多一家书店,就少一所监狱”。

编辑:刘承思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