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挥洒高原 汗水浇灌希望——记北京市西城区援藏干部、拉萨市城关区区长唐海蛟
2007年6月21日,唐海蛟受北京市西城区选派,开始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到拉萨市城关区担任区委副书记、区长职务。作为城关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援藏区长,近两年中,唐海蛟牢记自己所肩负的光荣使命,不辜负北京西城区和拉萨市城关区两地人民的重托,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这片高天厚土,朴朴实实做儿女,认认真真做工作,用实际行动塑造北京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深入调研 创新思路
为尽快进入角色,到城关不久,唐海蛟专门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城关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和各个单位,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此后,在工作中还用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等机会,学习研究当地实情、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在平时与干部群众相处中,主动了解和收集社情民意,为找准城关的工作重点、援藏工作的切入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城关区工作实际,唐海蛟与区委、政府班子一道,将工作重心放在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以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为切入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了未来几年城关区工作思路以及把城关区建设成体现西藏特点、首府气质、具有浓厚历史民族文化的高原中心城区的工作目标。结合城关实情提出了“实现四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即:一是要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自我发展转向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切实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统筹城乡发展。二是将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发展转向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三是将政府职能从项目型、管理型政府向建立服务型政府转变,切实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树立区域发展观念,把为拉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一项职责来抓。四是转变区属工作意识,强化首府意识,加强属地管理,努力为西藏首府城市承担起各项服务职责。这些思路受到拉萨市委、市政府和城关区委的肯定。
抓住重点 解决难点
推动“三个方面改革”,是唐海蛟援藏工作的主攻方向。近两年来,通过唐海蛟的努力,城关区“三个方面改革”已取得新突破。
着眼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社会管理、社区建设,努力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街道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已初步拟定出包括7个配套文件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并积极建议和推动拉萨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拟搭建国有资产经营投资公司、城关区房地产开发公司两个平台,加快功能街区建设和危旧房改造;以建立市民中心“一站式”行政服务大厅、优化政府服务流程为突破口建设服务型政府。近期,由北京市西城区投资2000万援建的城关区市民中心即将开工建设。
为合理布局区域经济,援藏工作中,唐海蛟坚持规划先行,努力推进东城区和白淀生物科技园区两个功能区发展,东城区土地储备工作基本完成,并制定完善了《东城区失地农民安置就业方案》,为下一步东城区开发建设做好了准备。积极做好城关区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城关区旅游产业发展。
为加强社区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唐海蛟坚持将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结合自己在北京从事社区建设的一些体会,联系拉萨实际,努力推进社区建设。此举得到北京西城区的关心和支持,安排城关区8个街道党委书记和主管社区建设副主任到北京西城区7个街道开展一个半月的对口挂职锻炼。同时,唐海蛟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提出一套依托社区管理的工作体制,在12个村、32个居委会分别成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站,集中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摸底、登记,建立健全各类工作制度和台账,服务管理站实行数据化管理,初步建立了符合拉萨实际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体制。
拉萨作为国际高原旅游城市和全国人民都向往的旅游城市,城市环境是第一张名片。在致力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唐海蛟下定决心要和区委、区政府一班人,动员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力争要把拉萨建成最干净的首府城市。按照拉萨市委、市政府“六城同创”的要求,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从建设环卫体制、完善机制和制度、培训队伍入手,建立了较符合拉萨实际的有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唐海蛟还坚持经常深夜巡查城市环境,发现问题立即让有关负责同志现场办公、现场解决,时间一长,同志们还送给他一个“卫生区长”的雅号。虽然工作的压力很大,但看到日益干净整洁的拉萨,每每从游客口中听到“拉萨真干净”的赞美,令他感到十分欣慰。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唐海蛟,对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从组织安排到城关工作那一刻起,他就下决心为老百姓办点实事。近两年来,城关区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1300套城市廉租房工程今年即将建成;大力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1153户农牧民群众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新居,“三老”人员住房得到解决;650户地震受损户恢复重建正稳步推进;环卫工人工资全部提高到每月730元;积极推动成立城关区贫困学生助学基金等18件为民办实事工程……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谋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唐海蛟用实际行动帮助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
然而,细心的群众会发现,作为区长的唐海蛟经常忍受痛风的折磨下基层、访民意;经常用手捂着胃部给党员干部安排工作……一心只关心群众而不顾自己身体的唐海蛟,累出了一身病。
城关区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城关的稳定关系到拉萨市、自治区的稳定。对此,唐海蛟有清醒的认识。拉萨“3·14”事件发生后,唐海蛟放弃休假时间于 3月15日中午就赶到拉萨,连续几天几夜坚持在第一线,组织城市秩序恢复工作。按照市委、市府的部署,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开展恢复重建工作,促使城市运行秩序得到较好的恢复,同时还积做好受害居民和受损商户安置和善后工作。在平时工作中,他还十分注重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化解,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处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
严以律己 树立形象
长期在外工作,很难照顾家庭,但作为援助干部,唐海蛟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努力克服家庭种种困难和思乡之苦,一心扑在工作上。两年中每次休假他都是最后一个离藏、最先返回的。2007年11月,唐海蛟的妻子在陕西咸阳出差遭受严重车祸,等刚刚脱离生命危险,用救护车把妻子送回北京医院住下后,带着无限的惦念和愧疚第二天就返回工作岗位。今年春节,妻子需要第二次住院手术,唐海蛟利用轮休的15天陪同,由于联系手术时间正好延迟到要回西藏的前一天,妻子下手术台麻醉醒来后第一句话就对他说:“我没事了,你明天还是回去吧……”心疼、内疚、自责,一下子涌进唐海蛟的心头。擦干眼泪,第二天一大早,唐海蛟还是告别即使躺在病床上仍然对援藏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妻子,义无反顾踏上前往西藏的行程。
到过北京的城关区干部都知道,作为区长的唐海蛟,他的家却十分简陋,5口之家挤在不足70平米的房子里,来了客人都没有地方坐,很多人都说不可想象。但是,城关区的干部群众也知道,一直以来,唐海蛟自觉讲团结、讲民主、讲大局,积极主动配合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贯彻城关区委作出的决策绝不含糊。同时,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制度,做到守得往清贫、耐得往寂寞、抗得往诱惑,力争带着使命而来,干干净净而归。工作中,与在藏干部和当地群众始终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团结,以诚相待,很快把自己融入到当地干部群众中间,同他们亲如一家,情同手足。
“从他的一言一行,充分展现了北京援藏干部的新形象,充分证明中央援藏工作政策的英明、伟大、正确!”拉萨市委常委、城关区委书记赤列多吉对唐海蛟赞许有嘉。
两年援藏工作的实践,唐海蛟得到了无尽的收获:做好援藏工作,要时刻牢记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西藏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要以谦虚的心态,时时刻刻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特别是在反分裂斗争中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做到认识不偏差,思想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为不动摇;要时刻牢记组织的重托,不忘肩负的使命,要有所作为,始终保持朴朴实实做儿女那么一种思想,始终保持认认真真干工作那么一种作风,始终保持缺氧不缺精神那么一股干劲,始终保持艰苦不降标准那么一种境界,不畏艰难,积极进取; 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清正廉洁,洁身自好,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在人格上自重,在思想上自省,在纪律上自警,在工作上自励,克服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腐朽思想,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经受得住锻炼和考验。(杨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