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林·旺多(左)在位于拉萨西郊的家中向记者介绍他的翻译成果,以及他亲历的旧西藏的没落和新西藏的崛起(3月23日摄)。 75岁的斋林·旺多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五年前,他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翻译成了藏文。两年前,他开始把西藏广为流传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歌翻译成英文,目前已经完稿。尽管身体大不如前,旺多准备把1001个藏文成语翻译成英文,让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西藏灿烂的文化。 新华社记者 颜园园 摄
(记者曹凯 颜园园)75岁的斋林·旺多最近担心,自己再也没法把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翻译成藏文了,右眼的白内障和日益虚弱的身体让他有点力不从心。
5年前,他将莎士比亚的两部名著《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翻译成藏文。2年前,他开始把西藏广为流传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歌翻译成英文,目前已经完稿。旺多还准备把1001个藏文成语翻译成英文,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西藏灿烂的文化。
旺多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他精通藏、汉、英三种语言文字。幼年时留学印度,1953年回国后,他先后做过小学老师、足球运动员、政府职员,退休后他成了一名翻译家和作家。
在拉萨西郊的两层藏式楼房里,旺多向记者讲述了他如何亲历旧西藏的没落和新西藏的发展。
旺多1934年出生在江孜的一个贵族家庭,在七兄妹中排行第二。他家里拥有从“山顶到河谷”的4个庄园和200余名农奴。他回忆说:“农奴们工作非常辛苦,为了混口饭而卖命。”
1946年,旺多成为西藏噶厦政府派往印度圣约瑟夫学院中学部留学的10名学生之一。西藏噶厦政府准备让他们在那里完成中学学业后,再到伦敦上大学。
图为1946年到达印度的一批留学生,后排右一为斋林·旺多,后排中间的年轻人为当时的噶厦政府派出的领队嘎雪赛(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在圣约瑟夫学院,旺多开始接触莎士比亚,了解工业革命。他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也第一次认识到西藏和噶厦政府的落后。每当有噶厦官员来访,旺多都羞于在英国同学面前承认自己来自西藏。
1953年,西藏和平解放两年后旺多回到家乡,选择在新建的拉萨第一小学教数学。那个时候,能用藏语教数学的人凤毛麟角。
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后,旺多家的庄园被国家赎回,分给了农奴。当时旺多的主要工作是给进藏的内地干部当藏语翻译,之后在日喀则干校教藏语和会计课。1978年起,旺多在自治区教委做了7年的藏文教材编译工作,1985年到自治区旅游局任导游,次年担任香港西藏珠穆朗玛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开拓海外旅游资源。
1992年,旺多退休了,他的文学生涯从此开始。他说:“退休了总得找点事做。英文和一生的经历是我的优势。”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旺多1993年出版了藏文小说《斋苏府秘闻》,讲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旧西藏贵族和农奴的生活。1995年,旺多亲自执笔,出版了这本小说的英文版。
少年时对莎士比亚的热爱,让旺多决定将西方名著带给更多的普通西藏人,他开始着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为了翻译贴切,旺多阅读了从乔叟到狄更斯时代的主要文学作品。2004年,《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藏文版面世。
美国莎士比亚协会为此专门发来贺信,感谢旺多使莎士比亚作品增添了新的语种。英国广播公司让旺多在电话里用藏文朗读了莎士比亚作品的选段。
旺多去年底刚刚完成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74首情歌的翻译,书稿已交给尼泊尔一家出版社,不久将与读者见面。
目前,他正着手将藏语成语翻译成英文,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西藏古老的文化和智慧。“有句成语说的好,‘话短容易懂,马镫短容易骑’。”他说。
“有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要翻译成藏文,有这么多藏文经典需要与外国读者分享,我的时间太有限了。”旺多说,“时间不够用”是他最大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