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忠将、何雨欣)“改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经济增长方式,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是资源富集地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六盘水市市委书记刘一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资源富集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往往也带来高污染。刘一民说,六盘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能源、原材料为主,是国家“西电东送”、“黔煤外运”的重要基地和全国六大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原煤产量5126.58万吨,焦炭562.56万吨,发电量411.49亿度。
由于六盘水市资源禀赋和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六盘水市工业发展处于“三废”高排放期。到“十二五”末,按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届时年废渣总量将达3000万吨/年以上,工业废水总量6000万吨/年,废气2500亿立方米。
刘一民说,六盘水市“三废”排放给环境容量造成巨大压力,随着工业经济发展,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在继续增加,但综合利用率不高,不同产业间关联少,经济发展物耗、能耗等较高,如果沿袭原来的发展方式,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经济增长方式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为此,近年来,六盘水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开展了有益探索。
刘一民说,通过原料替代、工艺改造、产品设计、加强管理,优先进行企业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六盘水逐步实现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和排放的减量化。目前已初步形成洗煤煤泥干化利用、矿井水治理回收利用、焦炉煤气掺烧发电、余热余压发电、粉煤灰制新型墙体材料、煤矿瓦斯发电及浓缩罐装民用、煤矸石发电等循环发展模式。
同时,六盘水市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监控及污染治理,所有洗煤废水均实现了闭路循环,所有火电厂均安装了脱硫设施,所有水泥企业均完成了从湿法生产方式向新型干法生产方式的更新换代。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此外,六盘水市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和深加工转化,促进煤炭就地转化、就地加工、就地增值,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