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法新社11日发自巴黎的一则电讯说,在许多人看来,“流感大流行”这一短语包含了恐怖的气息。但许多医疗专家都在努力消除人们脑海中诸如“我们全都要死”之类的想法。
在世卫组织宣布流感大流行已经到来后,许多医疗专家认为“大流行”只是一个用来表示疾病地域传播性的技术性词汇。虽然我们会觉得其言下之意很吓人,但“大流行”一词与疾病的传染性或致命性没有丝毫关系。
荷兰鹿特丹大学著名病毒学家艾伯特·奥斯特豪斯说:“大流行的症状可以很严重,也可以很轻微”。
“大流行”一词也并非只用于流感:全世界早已处在艾滋病与疟疾大流行的状态了。这两种疾病每年总共导致约300万人死亡,另有千百万人被感染。但它们引发的是悲伤与忧虑,而不是恐慌。
原因在于这两种流行病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这表示人们已将其视为一种可定量分析的风险,而不是一种因为随意性明显而令人恐惧的新威胁。
英国伦敦大学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研究员亚当·卡姆拉特-斯科特说,在全世界面对新流感病毒时,保持一种主次观念非常重要。
他说:“即便发生最糟糕的状况,即这种病最后变得极其严重,导致约1/4的人染病,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康复的,并过上健康、正常的生活。有些人可能会死亡,但最后大多数感染者会康复。所以人们应当小心谨慎,采取预防措施,遵照科学事实来行动,而不是惊惶失措”。
甲型流感的致命性有多强,或者说会变得多强--这是病毒学家与流行病学家遇到的难题。
除基因外,决定传染病死亡率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其中包括疾病的地域传播速度、人们的聚居程度、季节(病毒更喜欢冬天),当然还有政府与个人的医疗准备工作和预防措施。
与1918年相比,2009年的世界具有两个弱点:一是出现了航空旅行,使病毒能够在短短数小时内跨洲传播;二是世界人口从20亿激增至60亿。
法国巴黎内克尔儿童医院微生物学教授帕特里克·贝尔什说:“但优势在于我们现在拥有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在1918年,许多患者的死因是在感染流感病毒后患上继发细菌性肺炎”。
法国医院卫生学会会长、流行病学家约瑟夫·纳贾尔说:“发达国家不再是1918年的状况了。另一方面,我担心将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是那些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