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现场(程娟娟摄)
海峡之声网上海站1月26日电(记者宋懿、程娟娟)在两岸经贸合作日趋紧密形势下,作为台商投资大陆的“重镇”,如何更好地鼓励和保护来沪投资台胞权益?上海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1月25日开幕,台盟上海市委提案建议,应加快“上海鼓励和保护台胞投资条例”立法。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商直接投资成为祖国大陆利用外资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自1984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联华合纤股份有限公司”落户上海起,上海以稳健的发展态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台商投资创业的首选地之一。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上海市累计批准设立的台资项目达7504项,合同台资220.74亿美元。
早在1994年3月5日,为加大鼓励和保护台胞投资力度,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下简称《投资保护法》),1999年12月5日国务院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此后,大陆多数省市基于台胞在大陆投资空间和行业上的差别,也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与《投资保护法》相配套的鼓励、保护台商投资的地方性法规,如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通过的《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办法》,这就对规范台胞投资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和鼓励作用。
就上海而言,随着在沪台胞投资的不断增多,各种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各种侵害台胞权益的事件不断发生,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以《投资保护法》和《实施细则》为依据,然而由于《投资保护法》和《实施细则》是框架性的法律文本,规范内容比较原则化,当前在沪台商涉及的许多问题没有充分体现,许多涉台案件的处理和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面临无充分法律依据的困境,给涉台协调处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制定一部具有上海特色的可操作性较强、规范内容更为具体的配套性地方法规,已势在必行。
台盟上海市委建议,上海市可借鉴其他先行省份成功经验,在国家原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上海市台胞投资实际情况,从台商投资权益保障、知识产权保护、融资协助、司法互助等方面,加快维护台胞投资权益方面的地方立法工作,为切实保护台商投资权益提供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