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郎拉太摘下迷彩帽,用满是灰尘的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这是结古镇清冷的早晨,微风,温度零摄氏度左右,一片废墟下的高原小城苏醒过来。
在结古镇地震重灾区扎西大通南路中段,贾郎拉太和他的192名官兵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从抵达结古镇的那一刻起,贾郎拉太和战友们一直在废墟上用双手延续着生命的奇迹。
今年35岁的贾郎拉太是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团2营教导员,生于青海本地的他对高原有着特殊的热爱。每年开春,他都要和战友们到玉树高原驻训。
在他印象中,位于三江源扎曲河畔的结古镇是一个美丽恬静的高原小城。
15日凌晨3时,独立团官兵经过16个小时的摩托化行军,来到一片废墟的结古镇。震后的惨状让贾郎拉太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遍地断壁残垣,幸存的群众三三两两打着手电筒在夜色里呼喊着亲人的名字。
短暂的震惊过去,贾郎拉太带着官兵扑向了废墟。没有大型机械和专业救援设备,就用随身携带的铁锹、镐头和手电筒,更多时候则是用双手展开搜救。
8时许,在西航村附近,一个群众跑过来说,他来玉树打工的老乡被埋在了坍塌的酒店,极有生还的可能。
贾郎拉太大手一挥,立即带着一个排官兵火速前往。他们花了两个多小时,用铁锹和镐头撬开一层层断裂的楼板,逐渐确定了被困群众的位置。
随后的一切又让几乎是用徒手救援的官兵们陷入了困境:由于坍塌的楼层重叠在一起,钢筋混凝土交错,单单靠官兵们手中的“业余设备”,看来是不行了。
贾郎拉太派一名战士寻找外援。很快,正在附近搜救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官兵携带专业装备赶了过来。
联合救援方案迅速确定:救援队官兵负责楼板切割等技术活,独立团官兵则负责搬石块、清废墟等体力活。
生命援救是如此艰难,又是如此令人揪心。经过长达4个多小时的艰难掘进,4名被埋群众终于脱离了险境。此时,一直冲在前面救援的贾郎拉太双手已被磨得血迹斑斑。
然而,有着钢铁般意志的贾郎拉太,在灾区的3天里却有两次落泪。16日上午被救生还的藏族妇女卡吉的一句话,曾让这位汉子眼角发胀。
30岁的卡吉在废墟下整整埋了49个小时才被官兵救出。当官兵把大腿骨折的卡吉救出时,这位极度疲惫但努力挤出微笑的坚强女性对在场官兵说:“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第二次落泪,是在一所地震中完全毁坏的杂货店前。
店主是一位来玉树做生意的内地人,贾郎拉太遇到他时,他的所有财产只剩下了几件衣服和一条被褥。贾郎拉太问他,现在想不想下山回家。
“这儿就是我的家啊。”店主说,呆了8年,他对这里已经有了感情,不管这里是繁华还是破败,都不会抛弃。“再说,有你们在,新家建起来也不会太远了!”(记者 樊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