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艘大型集装箱货轮靠泊在上海洋山深水港码头。
中国正逐步提升航运能力。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日前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水运业的现代化,实现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
目前,中国海运船队规模已跃居世界第4位,大陆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成为世界海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远洋运输带动贸易增长
“我国已经连续11届当选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这标志着我国在世界海运界地位显著提升。”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说。据了解,我国国际航线已遍布全球12个航区的重要港口,既满足了我国石油、铁矿石、粮食、煤炭等大宗外贸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需要,又为国外货源提供了港口中转服务,促进了我国远洋运输业的全面升级。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中国古代远洋航运水平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明清政府先后实行海禁,禁止民间海上航行,中国从海上大国变为海上弱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海运事业,远洋运输能力显著提升,现代中国制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航行在全球四大洋,为国际贸易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远洋运输发展迅速,成为全球贸易增量和总量的主要推动力。”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张守国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总额比重大增,由1%提高到目前近8%,世界排名由第29位上升到第3位,而外贸进出口物资90%的运送量都由水运承担,远洋运输在全球外贸货物运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集装箱运输是中国远洋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将产成品、散货进行装箱运输,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2009年,我国远洋运输集装箱箱位达95.71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表示船舶装载集装箱的能力),比2008年增长1.3%。有专家表示:“使用集装箱进行远洋运输极大增加了货运量,促进了贸易量的增长。”
港口吞吐量7年世界第一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介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1000万吨增长到目前的76.57亿吨,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由2008年的16个增加到20个,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现在每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亿吨,相当于新建一个上海港。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样保持了连续7年世界第一,近10年年均增长率达30%左右,发展速度世界罕见。目前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前20位港口,我国大陆占8个,而世界排名前10位港口中,更是占了一半之多,它们是上海港(世界第二)、深圳港(世界第四)、广州港(世界第七)、宁波—舟山港(世界第八)、青岛港(世界第十)。
随着水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港口建立起公平准入的竞争秩序,作业效率显著提高。我国港口服务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降幅非常大,在目前船舶到港平均吨位增加近2倍的情况下,外贸船舶停港时间只有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l/10,而港口每承运1吨出口货物的总成本比30年前低20%以上。
中国现已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区域建成规模庞大并相对集中的五大沿海港口群,在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和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建成沿江(河)港口带,在全国已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优势互补、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体系。
内河航运恢复增长最快
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内河航运建设的资金规模,2009年内河建设完成投资301.57亿元,较2008年增长19.6%。
“今年,我国航运业进入了恢复性增长阶段,尤其是内河航运增长幅度最大。”张守国说。今年5月,内河航运主通道长江干线港口全行业完成货物吞吐量达1.21亿吨,同比增长28.3%。目前,长江干线货运量连续5年居世界内河货运量第一。
中国非常重视内河航运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及长江沿线10省市共同制定方案,要求从2009年至2013年,用5年时间淘汰长江的非标准船舶。
目前,我国加快推进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内河航运建设,基本形成内河航道“两横一纵两网”(即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的国家高等级航道网,长江干线、京杭运河成为了世界上运输规模最大、最繁忙的通航河流和运河。
第六届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将于7月1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活动以“海洋、海峡、海员”为主题,将提出发展船舶工业、振兴海洋经济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