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有序、高效、务实--汶川地震赈灾重建工作综述

时间:2008-07-30 12: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 题:有序、高效、务实--汶川地震赈灾重建工作综述

  汶川地震发生后,亿万中华儿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千方百计抢救每一个受伤受困的生命、千方百计解决每一位受灾居民的吃饭、饮水、临时住宿问题,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史诗。

  为安排好千百万受灾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震后10天,正值应急抢险最紧张的情况下,国务院成立重建规划工作组,灾后重建规划工作随之紧锣密鼓地展开。

  努力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损坏,灾区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510万多名群众。

  解决好这些群众的吃住等基本生活问题成为抗震救灾工作前期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地震发生后,民政部及时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向灾区调运大批救灾帐篷和棉衣、棉被;启动紧急采购程序,面向社会采购灾区急需的帐篷、衣被等生活物品;组织募捐采购方便面、饼干、饮用水等受灾群众急需食品;协商有关部门全力保证交通运输,协商总参作战部向四川灾区运送、空投救灾物资,以最快的速度保障了灾区群众生活物资急需。

  汶川地震发生后,民政部及时安排救灾资金、实施临时生活救助、组织社会捐赠、开展农户倒房重建。

  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对地震灾区困难群众实施临时生活救助的决定,及时下拨中央临时生活救助专项资金59.42亿元,下达中央储备粮计划58.25万吨,有力保障了灾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截至7月24日,共安排使用汶川地震中央救灾资金383.32亿元,共向灾区调运帐篷157.97万顶,彩条布3910.76万平方米,篷布646.6万平方米,棉衣被1896万件(床)及大量食品和饮用水等生活物资。

  目前,地震灾区已经基本实现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

  震后不久,国务院即决定3个月对灾区困难群众每人每天补助10元钱和1斤口粮,“三孤”人员每人每月补助600元。目前已救助灾区困难群众907.6万人,其中“三无”人员881.5万人、“三孤”人员26.1万人。

  截至7月24日,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585.93亿元,实际到账583.05亿元,已向灾区拨付使用221.99亿元。

  为帮助灾区群众迅速重建家园,国务院决定对汶川地震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家可归的农户重建住房,原则上每户平均补助1万元,对其他损房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为此,中央财政安排400亿元,专项用于补助地震房屋倒损农户重建住房,已预拨300亿元。

  活动板房援建任务有望提前完成

  6月4日,一名建筑工人正在安装活动板房。由重庆市援建的汶川县漩口镇圣音寺村首批活动板房即将投入使用。据了解,该活动板房安置区将优先安排孤老或妇女儿童居住。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28日,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已安装58.55万套,其中第一期25万套任务于6月20日提前完成,比国务院要求的进度提前了10天。过渡安置区的临时医院、学校和商业网点也在逐步建立。在雨季来临之际,为灾区群众提供了舒适、避风、遮雨、卫生的生活之所,特别是保证了地震灾区高考的顺利进行和中小学校复课的用房急需。

  据初步统计,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城镇房屋倒塌约4900万平方米,严重损坏约9600万平方米,一般损坏约1亿4千万平方米,部分城镇几乎夷为平地;城镇供水管网受损超过14000公里,影响用水人口约800万;城镇供气、道桥、环卫、园林等设施损失严重。

  地震发生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迅速启动《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I级响应,并成立了部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迅速组织协调各级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展开抗震救灾工作:

  --组织建筑企业参加抢险救灾。迅速调运抢险机具设备。除配备机具操作维修和安全防护人员外,还抽调了熟悉建筑物拆除、爆破、建筑安全等专业抢险人员,提高了恢复重建的效能。

  --迅速组织调运应急供水等设备和物资。截至目前,累计运抵灾区大中型移动净水设备105台,小型净水设备6000多台(套),手摇水泵30台,柴油发电机10台,二氧化氯消毒设备7套,饮水消毒片140万片,水袋12万个,携带式水质检测器一批,以及大批瓶装饮用水,对保障灾区应急供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迅速开展供水管网检漏抢修。目前,四川省累计受损的156个城市和县城水厂,已修复153个;累计受损的8070公里供水管道,已修复7900余公里。除北川县城外,灾区设市城市和县城城区已经基本恢复供水。水质方面,除北川县停产外,其他25个重灾城市和县城的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均达标。

  --支援灾区受损房屋应急评估工作。房屋应急评估工作对防止房屋再次倒塌伤人,预防次生灾害,减轻灾区安置压力,以及下一步受损房屋的加固改造和灾区重建起到重要作用。

  ——全力推进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建设。根据国务院总体部署,组织全国23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对口支援四川、甘肃、陕西灾区的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建设,落实援建任务和进度。调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迅速展开板房生产、运输、选址、安装等各项工作。在建设高峰期,各援建省市共组织投入现场施工人员超过80000人,大型机具2300余台。

  ——加强灾后农房重建技术指导、加强对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技术指导,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灾后重建工作。

  震后10天启动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

  “5·12”地震发生10天后,在当时应急抢险还处于最紧张的情况下,国务院就作出灾后重建的工作部署,决定成立灾后重建规划组,明确提出两项任务:用三个月时间完成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编制,同时编制一系列灾后重建专项规划;二是研究制订支持保障灾后重建工作的政策措施。目前,各项规划与政策措施的制订与落实工作正稳步推进。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灾后恢复重建及相关规划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科学重建;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的布局,逐步恢复生态环境。

  重建规划组成立后,各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6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

  6月8日,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明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主要包括调查评估、规划编制和政策措施三个方面。

  7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指导整个灾后重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对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及其内容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灾害范围评估结果已于7月12日经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共51个重灾县(市、区)被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范围。

  灾害损失评估报告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经7月14日灾后重建规划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初审。民政部和中科院正在牵头分别进行复核和调整。

  目前,总体规划初稿已形成,经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后将报国务院审定。专项规划争取在8月中旬完成编制工作。

  同时,民政部也已编制完成《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地震灾区农房倒损恢复重建规划》,计划用1-2年时间,基本完成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农房恢复重建。

  在政策措施方面,6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确定由19个省市分别对口支援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严重受灾地区。6月29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正式发布,出台了财政、税费、金融、土地、就业等九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为支持灾后重建,国家决定通过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对口支援、社会捐助、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筹集恢复重建资金。中央财政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专项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各级地方财政也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恢复重建的投入力度,相应建立省级灾后恢复重建基金。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