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报记者 陈晓星
嘉 宾:王 毅(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
辛 旗(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周志怀(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
“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胡锦涛总书记刚刚在十八大报告中读完这段话,就有敏感的学者捕捉到“新意”:“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首次写入了‘九二共识’”。
如何理解这一“新意”?近日记者采访在北京举办的“九二共识”20周年座谈会,请教台湾问题专家学者,记录下他们的解读——
王毅:
在坚持一个中国上深化政治互信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总体布局和努力目标。报告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这些基本要求,构成了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重要途径、强大动力和必要条件。我们要继续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主要任务和目标,不断推动对台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坚持“九二共识”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正式文件,一是表明了我们对“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重视。二是提出两岸双方应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表明了我们希望在认同并坚持一个中国上寻求双方的连接点,扩大彼此的共同点,增强相互的包容性,从而深化政治互信、加强良性互动,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进动力。三是强调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表明了我们愿通过平等协商,强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机制化,以利于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并且形成不可逆转的趋势。四是主张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并对此做出合情合理安排,表明了我们期待为解决两岸症结性问题逐步创造条件,不断拓宽两岸关系的前进道路。合情,就是照顾彼此关切,不搞强加于人;合理,就是恪守法理基础,不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这体现了我们愿意正视分歧、逐步破解难题的决心和诚意。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诚相待,相向而行,循序渐进,任何难题最终都可以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辛旗:
把握运用“九二共识”的政治智慧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再次指出:“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既符合当前推进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又把握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趋势,是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不仅汲取了中共中央不同历史时期对台工作的主要经验,也包含了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既体现了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的一贯性、连续性,又为其赋予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精神内涵。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不承认一个中国,两岸就会在民族认同上出问题,对五千年中国历史、中华文化、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意义的认识,都会出现偏颇。没有这个政治基础,两岸可能要回到非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注重坚持“九二共识”的三个基础作用,正确把握和运用“九二共识”的政治智慧,推进两岸协商。第一,“九二共识”是两会商谈达成协议的政治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就不可能往前推进。第二,“九二共识”也是国共两党今后寻找更多合作方式的基础,比如两岸统一前政治定位的商谈、探讨建立互信机制、签订和平协议,都要以此为最根本的基础。第三,“九二共识”也是两岸未来走向文化、社会、经济,还有包括政治方面的逐步求同存异,最终推动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海峡两岸真正实现社会一体化进程中最基本的基础。
周志怀:
高度重视坚持“九二共识”意义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坚持“九二共识”写入政治报告,表明了我们党对 “九二共识”作用的充分肯定以及对坚持“九二共识”意义的高度重视。
“九二共识”对台海和平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2008年和2012年的台湾当局领导人选举中,越来越多的选民不仅认识到“九二共识”背后的两岸经济连结的意义,同时也体会到“九二共识”对台海和平的重要影响。随着形势的发展,经历过两岸关系紧张动荡的台湾民众对台海和平的走势也将会更加敏感,“九二共识”与台海和平的正向相关度会越来越强,对今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本格局的影响力将更趋显著。
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和平发展的实践,向国际社会发出一个十分明确的信息,那就是:应当支持与鼓励两岸中国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稳定、积极与制度化的两岸关系。这是维护台海和平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