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谭浩、王宇、贾楠)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出了一张特殊时期的“就业考卷”,考试成绩如何,数字是最好的回答——
今年1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3%、96%和146%。到11月底,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的水平……
但另一方面,数字也折射出中国“就业难”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截至10月底,各地登记的180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尚有近50%未实现就业;从就业群体看,30%-40%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属于灵活就业,部分已就业农民工岗位不稳定、收入降低……
2009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就这样始终贯穿着数以千万计的普通百姓生活,也让他们在或喜或忧之间,深切地体会和感受着中国从未有过的“就业之痒”。
大学生就业:88%,一个可以企及的目标
【最新动态】截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比基本持平。到10月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3%,距离年初预期88%的目标只有5个百分点。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更加多元化:下基层、去部队、赴重点行业、到西部边陲……
12月9日,太原五一广场东侧,人才大市场。
一大早,一楼和二楼的两个开放大厅里已经挤满了应聘者。几排长长的招聘桌后,张贴着用人信息。其中,多数职位都标明了“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郭雪娇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来到这里了。一年多以前,郭雪娇毕业于河南焦作师专国际贸易专业;两个月前,为了跟家人团聚,她辞去了在河南一家贸易公司的工作,回到太原。从那时起,太原人才大市场成了她每周必来的地方。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理想的工作却一直无法落实。“稳定、环境好的工作往往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或者英语六级,这些我都不具备;剩下的工作多数是前台、销售一类,这些工作要么待遇太低,要么需要很广泛的人脉。”郭雪娇说。不过,她也承认,能力在找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一个师姐什么证书都没有,但凭借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深圳干得不错。
“蚁族”“啃老族”“被就业”……在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之下,大学生就业似乎比往年更难,和郭雪娇相似,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让不少“天之骄子”感到“越来越迷茫”,而这些新名词也成了他们中不少人的真实写照。
形势的确不容乐观--
3月,北京。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往年大学生就业比例36%左右,如果按照现在准备找工作的学生人数计算,大概只有300万学生能够找到工作,另外将近500万大学生面临着如何就业的问题。
7月,北京。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但同时也存在“被就业”现象,将“对毕业生就业率作假实行一票否决制”。
11月,宁波。“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明年就业形势还比较复杂,不容乐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在“2009秋季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启动仪式上说。
……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困难,国务院办公厅早在年初就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出通知,通过一系列政策杠杆,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中央部门组织了大量基层就业项目--吸纳20万大学毕业生到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工作,选聘两万名“村官”到各地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安排5万至7.5万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提供“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计划2万多个岗位,选派1万名应届毕业生服务西部……此外,各个高校也不惜“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深入各行各业挖信息、找岗位。
各地各部门纷纷想尽办法,就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为他们寻找落脚点。
【专家回应】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建议,大学生毕业应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观念。要想干大事,必须先干好小事。但内心一定要有改变自我、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这样不论将来是为别人工作还是自己创业,成功迟早都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