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时间:2009-04-17 16:3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三十年前的今天,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两个不同寻常的历史事件。三十年来, 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导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十年后的今天,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二十一世纪推向前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同时肩负着继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其不断推向新境界的历史使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

  1976年,是中国人民大悲大喜、永难忘怀的一年。这一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这三位伟人相继辞世。人民仰天长叹,泪洒大地。而我党一举割除了“四人帮”这个政治毒瘤又使人民举国同庆,欣喜若狂。然而,政治毒瘤的割除并不意味着“左”的错误倾向的自然消除,“两个凡是”的幽灵仍然使我们党和国家处于徘徊之中。面对沉闷的局面,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深深思考“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日益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要重新走上发展的坦途,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必须从根本上打碎长期束缚人们头脑的“左”的精神枷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如春雷在沉寂多年的中国大地炸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国家过去发生的一切,重新认识我们的国情和我们所面临的中心任务,正确选择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走向。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我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

  当我们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后,突然发现国门以外的世界正发生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痛感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已远远不能适应我们所面对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急需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即形成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今天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样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气魄,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面对处于大变革时代的世界和中国,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国情和发展脉博,探索并科学回答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发展什么,怎样发展”这些最基本的问题,科学提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顺利推进。对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评价,使我们顺利卸下沉重的历史包袱,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使人民准确进行了历史定位,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从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在初级阶段理论指导下,我们制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认识到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为此进行了被邓小平同志称之为“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人民长期压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迸发出来;邓小平同志“警惕右,但要防止‘左’”的论断,则使我们既不断清除“左”的思想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又遏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使我国社会主义旗帜在苏联东欧国家剧变的时刻依然高高飘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使整个社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实现根本性转变,保证了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次大的发展,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实现新拓展。如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毛泽东思想指导的结果一样,当代中国三十年翻天复地的变化,也毫无疑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的结果,也无疑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结果。

  二、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时代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均处于永远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同样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使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我们实践的艰巨任务。面对不断发展的实践任务,继续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成为我们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建设任务。

  正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过去三十年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一样,我们今天和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也同样离不开以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我们今天所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其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潮流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从容应对来自各方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只要冷静地观察和思考,我们就会发现, 我们所面临的当代世界这个超宏观环境,我们国家这个宏观环境,我们所处区域这个中观环境以及我们所在单位这个微观环境,无不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快节奏的变化。我们既面对着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 整个世界深刻而剧烈变革的国际环境,更面临着从国际到国内、从经济、文化、社会到大自然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深刻转型而引发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环境;更面对着在我们这个经济文化落后且极不平衡的国度实现全面小康乃至现代化宏伟目标的空前艰巨的历史任务。新的环境、新挑战、新的任务,要求我们不仅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其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并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上,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是凝固和僵化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趋向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但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部奥秘,远未完全探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许多内容有待于我们去丰富,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许多观点有待于去实践的检验,许多空白有待于我们填补,许多构想有待于我们实践,许多艰难课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天仍然处于继续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我们解决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难点和新的问题,也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我们就只能继续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特别是当代最新思想理论成果,分析、说明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不断以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发展

  同其它科学理论发展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必须也只能在实践中实现。因为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提供检验的标准。正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而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同样是真理,而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过去是,今天是,今后仍然是经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我们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绩的大小、理论成果质量优劣和理论水平的高低,无不取决于这些理论成果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能否说明和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无不取决于这些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而不在于理论本身的表现形式。

  我们必须看到,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提供着现实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具有更加宽松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更加开放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而同时,古今中外各种理论思潮、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和融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的摩擦和冲突,自然也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不可避免产生多种正面和负面效应,加剧着我们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复杂和艰难程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必将不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提出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毫无疑问,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正在和必然将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摆在我们面前,要求从理论上予以科学分析和圆满解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要求从理论上不断从更深的层次上探索和科学阐述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越来越科学系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为此,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结合,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不是生搬硬套、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断;对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从发展的、变化的和联系的观点分析所有实际问题的经济和政治、历史与现实的根源及其内在深层联系,探索其内在规律性,找到解决实际问题行之有效的对策办法,并升华到普遍规律性的理论高度;密切注视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理论思潮发展动态和趋向,不断借鉴吸收当代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包括理论成果特别是最新成果,注重观察和研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日新月异、丰富多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理论指导下提炼和升华到具有普遍意义上的高度,形成新的理论;敢于超越和突破前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部分或个别过时的论断或观点,勇敢地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王国和未知奥秘。通过艰苦的努力,全面、深刻和准确认识我们的国情、社会发展动态和社会环境,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以新的理论观点补充和修订已有的理论成果,填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空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到一个又一个更加丰富完善的高度,不断接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自由王国。

  四、为继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懈努力

  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将继续丰富发展,而永远不能僵化和停滞。但是,理论发展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需要实践主体主观推动的。因此,在二十一世纪,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我们作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

  ——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反对和防止各种教条主义,不断超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今天,我们要不仅要防止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也反对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教条,也要尤其注意对国外思想理论和社会思潮的教条主义。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一切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接近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自由王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始终坚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在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推进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的新成就体现这个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思想武器。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努力上升到普遍性的规律高度,提出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对策,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系统学习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提高全党同志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水平。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全党同志努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重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关注研究国内外各种理论思潮,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实际工作者也应排除各种干扰,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善于把实际工作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升华为理性认识和理论成果。

  ——努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不能丰富发展,能不能很好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关键在于重要的不是仅仅由少数的党的干部和理论工作者掌握,而是能不能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认识、认同和接受,并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和教育灌输,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灌输教育,让人民群众了解、认识、认同和接受,并指导自己的行动,真正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坚定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也使这个理论体系拥越来越有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我们必须看到,我们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我们还会遇到各种风险和困难,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还会存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博弈和冲突。所以,我们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都要以极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努力排除各种干扰,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对一切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潮进行坚决斗争,努力提高辨别是非和批判错误思潮的能力、抵御风险和排除干扰的能力、理论创新和宣传普及的能力,更好地肩负起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神圣使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简介:王彦坤: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重点学科首席专家。

  注: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供稿

编辑:焦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