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生死竞速60小时——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三夜与“三业”

时间:2010-01-19 11:34   来源:新华网

  1月15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联合国维和士兵搬运尸体。当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大楼废墟中,挖掘出一具外国人尸体。目前,8名被埋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的我失踪人员的具体位置已经基本确定,救援工作正在进行。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新华网北京/太子港1月17日电(记者胡浩、邢广利)整整60小时,他们不眠不休;整整60小时,他们全力挖掘;整整60小时,他们在与死神赛跑,为生机奋战——自当地时间14日下午3时抵达,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在海地地震灾区展开了两天三夜的医疗和搜救行动,用专业的技能、职业的素养和敬业的精神,从生死边缘挽回一个个生命。

  “平均每个队员都参加过至少2次国际救援任务”

  海地,总统府前广场,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正在为受伤人员进行治疗。他们动作娴熟,处理迅速,诊疗专业。

  据救援队首席医疗官侯世科介绍,医疗分队由15人组成,其中包括11名男队员和4名女队员,专业涉及骨科、普外科、重症监护科、心内科和呼吸科、脑外科等等。“这些队员都是经历过多次救援的老队员,有丰富的救援经验。”侯世科说。

  在受灾人员如此之多,灾情如此之重,救援和医疗器械却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专业的经验成为争分夺秒拯救生命的关键。

  据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介绍,此次前往海地的救援队成员“平均每个队员都参加过至少2次国际救援任务”,经验相当丰富。

  中国国际救援队,亚洲第二个拥有重型救援资格的队伍,联合国评定的第十二支重型救援队伍,曾参加了6次国际救援任务和5次国内救援任务。在救援队成员名单上,我们看到了一串熟悉的名字:

  黄建发,赴海地中国国际救援队总领队。他是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灾害评估专家、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中国联络员,更是阿尔及利亚地震、伊朗地震、印尼地震海啸、巴基斯坦地震救援的亲历者。

  刘向阳,世界救灾比武擂台,他数次夺冠;国际地震灾害救援和国内地震灾害抢险,他屡建奇功,在汶川地震中发明的“笼式救援法”成功救助了多名幸存者,在全国地震救援系统得到推广。

  侯世科,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他曾带队参加印尼地震海啸、巴基斯坦地震等14次国内外灾害救援,用精湛的医术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完成了历次救援医疗任务。

  专业的技能,奠定了生死竞速的可能;敬业的精神,创造了劫后重生的奇迹。

编辑:焦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