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警惕“不升官就腐败”的报复性腐败

时间:2010-06-30 15:16   来源:检察日报

  曾经有个名词叫“59岁现象”,是指某些领导干部在即将离退休时,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从而大肆贪污受贿的现象。此类典型案例,媒体上已经披露不少,只是此种现象早已升级,从“59岁现象”发展到“39岁现象”,逐步低龄化,现在甚至演变成不论年龄,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破罐子破摔,想通过贪污腐败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这种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腐败,被称为“报复性腐败”。

  二审维持原判的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初落马时,曾面对镜头痛哭流涕,后悔自己醒悟得太晚。但他在痛悔之余仍心有不甘,在悔过书中用大段篇幅发牢骚,自认为“业务熟、有能力、付出多”,却多年原地踏步,没能升官,因此他把自己腐败归结为因心态失衡而弄权。

  文强的理由看似很可笑,但这种“不升官就腐败”的情形在官场却并非个案,甚至这种心态也能得到一些圈内人士的理解。有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官员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而其中升迁压力是主要原因。文强们之所以有这种失衡心理,首先在于没有弄清当官到底为了什么,许多人的为官之道颇具功利性,把升官发财当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目标,因此一旦仕途不顺,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甚至不满,从而以捞钱来填补心态的失衡。

  此外,某些潜规则也助长了“不升官就腐败”心态的滋生。在官本位的现实环境之下,官职的高低是与福利、待遇甚至能量、威风挂钩的,这些都潜移默化地“鼓励”着官员产生“向上爬”的渴望。还有就是用人体制上的一些弊端,造成官员选拔存在不公正的情形,用人标准模糊,选拔程序不透明,尤其是看到一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通过跑官要官买官获得提升,难免会心态失衡,对用人制度产生不信任,从而破罐子破摔,以谋求物质利益弥补仕途上的损失。

  这种“报复性腐败”危害极大,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腐蚀性,大则让个别官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最终走向腐化,小则让某些人意志消沉、牢骚满腹,敷衍了事,玩忽职守。因此,如何遏制“报复性腐败”,防止一些人“不进则退”甚而“不升就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辅助以心理调节手段,引导他们及时调适心理、校正心态,正确对待仕途升迁和个人进退。把心思更多地用在事业上,多想想工作大局和公共利益,少些私心杂念。另一方面,进一步改革完善用人制度,打破资历束缚和“门派”之见,形成用人唯贤、能上能下的格局,用制度管人,而不是用人管人,把官员的提拔升迁都纳入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氛围,减少各种不平衡心理产生的土壤。(韩雪)

编辑:王怡然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