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全党上下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抓紧抓好。
资料图片: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
学习型政党的提出
“政党”是指一种社会政治组织。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各级组织的显著特征。学习型政党有三层涵义:第一层,学习型政党是拥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与机制的政治组织;第二层,学习型政党是拥有不断增长的学习力与创新力的政治组织;第三层,学习型政党是一个追求卓越,不断进步的政治组织。
学习型社会,又称学习化社会、教育化社会,是关于未来的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构想。这个理论起源较早,但真正成为国际议题和国际运动则始于196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通过的成人教育局负责人法国人蓝格朗的“终身教育”提案。蓝格朗提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
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高峰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对此,曾庆红同志指出:要“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创建学习型政党。”
2002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评论员文章;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2009年9月18日,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则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
学习型政党的五大特征
学习型政党,是指一种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政治组织。它不是撇开原有的党组织去创造一个新组织,而是对党组织原有的学习理念、行为、制度等进行更新和完善,不断强化党组织原有的学习机能,并赋予它以新的功能。学习型政党,既具有一般学习型组织的共性,也具有自己的特性。主要有五大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从系统论理论来看,一个组织系统只有不停地保持与外界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够保持自身良性循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一个组织系统与外界的能量知识信息交换量大大增加,交换的频率显著加快。如果一个组织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知识信息过少过慢,那么该组织系统必将发生衰竭乃至为时代所淘汰。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型政党已经把自身推进到了学习型组织的境界,能够适应周围环境变化。学习型政党从外界摄取并消化、创新知识信息的内在要求和冲动将更为强烈,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得自身发展壮大的动力。
特征之二,更加完备的学习机制。建设学习型政党,已经不是一般地强调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不是一般地倡导某种学习方法,而是创造出一整套适合全球化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先进性教育、管理理论优秀成果的学习理论、技术和方法,形成一整套体现个体党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机制,不仅创新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载体和学习机制,而且赋予各级党组织更加完备的学习功能,从而大大提升党组织的学习力和学习成效。
特征之三,更加持久的创新功能。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学习是创新的资本,学习推动创新,创新呼唤学习。以学习推动创新,把学习作为创新的源动力,是我们党各级组织的一大特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特征之四,更强的自我完善功能。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含组织自身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干部使用任免等许多层面。随着党的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党组织的发展及自我完善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面对新情况,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突破,没有现成的模式,只有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吸纳新营养,激活组织中各个要素和环节,从而自觉地校正和修补发展中的缺失,达到吐故纳新、建立良性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目的,做到与时俱进。
特征之五,更好的社会导向功能。党组织的社会导向功能是指对其它组织演进和发展起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这是由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我们要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带动和推动社会各类组织健康快速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更好地整合自然、社会与人力资源,提高我们国家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