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计划出台始末以及必须登月的七大理由

时间:2010-09-30 12:34   来源:环球网

  神秘的1号发射塔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远远眺望,两座钢铁大厦巍然矗立在峡谷的尽头,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通往宇宙大门”的2号和3号发射塔,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虽然2号和3号发射塔巍然屹立,却始终不见1号发射塔的身影。

  一位了解中日航天的人士告诉记者,原来1970年国家在西昌布点建卫星基地时,还有一项航天计划:在中心建立飞船发射工位,同时还精心挑选、培训了第一批宇航员。当时两项工作秘密进行,宇航员不知道发射工位建在哪里,西昌也不知道国家在秘密培训宇航员。但是后来,由于受综合国力、技术条件、交通运输等因素影响这项计划被搁置,航天发射工位一直没有建起来。

  1992年1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提上议事日程,但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并没有迎来自己的载人航天时代,人们看到了神州系列飞船一次又一次从酒泉刺入苍穹,而西昌只能保持沉寂。在西昌人看来,如果不是因为酒泉,神州载人飞船完全可能从西昌起飞,是酒泉熄灭了他们的梦想。

  迄今离2号发射架2公里远,当初意欲建航天发射工位的地方,为飞船发射准备的3个隧洞、5公里铁路线仍然搁置着,1号位场坪也依然保留在那里。神秘的1号发射塔位究竟今在等待什么?这个疑问长时间一直没有答案。

  2007年4月,“嫦娥一号”卫星将在西昌发射的决定似乎让不少西昌人猛然醒悟:那个空置着的1号发射塔位难道是为将来登月宇航员所预留的平台吗?1号位会不会就是中国登月宇航员的起点?

  现在,“嫦娥奔月”在中国即将变成现实,西昌人有理由这样去构想。有不少人甚至认为,将来1号发射塔位可能就是中国人载人登月圆梦的地方。

  一个胎死腹中的秘密

  2004年,正式启动的“嫦娥工程”是中国在月球探索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这个航空大国开始深空探索的宣言书,它将成为中国航天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工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此时,它距“嫦娥工程”最早的构想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时间。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有航天专家提出探月计划建议,在中国科技界内最为广泛流传的是当时一个“嫦娥奔月”的想法。据说当时国内生产了一个没有执行任务的火箭,火箭搁置在那里也不是好办法,因此有人提出利用运载火箭往月球上发射一个象征中国的铁质标志,永远地将其“烙”在月球上,以此迎庆1997年香港回归,扬国威、鼓志气。这个设想当时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不过还是得到了一批学者的支持。这些学者很快将设想形成文字向中央打申请报告,并计划在香港回归前完成发射任务。

  “当时这个计划几乎完全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科学研究价值,搞科学探测,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一时的头脑发热肯定是不行的。”国内一位航天航空专家表示。此外,这个当时在科学上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的计划预算高达15个亿。结果自然可以预料。当报告打到中央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果断地否决了这个所谓的“嫦娥计划”。

  被逼出来的探月工程

  在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看来,中国的探月工程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探测器,不但开始了全月面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探测,并意外发现了在月球南极区有水存在的信息。当年,欧洲空间局也提出了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详细计划,根据计划,他们将逐步建立月球科学研究基地。随后,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航空航天科学家们也开始了行动,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

  美国人的发现和其他国家的行动在中国的航空航天界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于是,1994年我国探月工程也被提上了论证日程,然而此后却是“反反复复的论证”。

  “全世界现在对于月球探测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中国如果无动于衷的话就会在竞争中落后、丧失发言权。”无论是在游说中,还是在演讲中,欧阳自远都如此对外界表示。

  在世界探月整体升温的局面下,加上科学家们的游说,中国探月计划终于得到了政府高层的重视。紧接着,政府方面开始进入实质性的程序。

  2000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首次公布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同年10月5日在京召开的首届“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的报告中首次公开表明了中国探月的决心。

  中国新的探月计划也受到了两任政府总理的高度重视。2002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指示要抓紧探月工程的论证。2004年1月23号,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资金预计14亿人民币。

  2004年2月,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很有诗意地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同时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栾恩杰被任命为“嫦娥工程”的总指挥。自此,中国漫长的探月计划从科学家们的争论中开始公开地走到了人们的面前。从提出论证开始,时间已经整整过了10个春秋。

  浮出水面的登月计划

  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的计划,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

  在外界看来,“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实际上只是中国整个探月工程的一个序曲。尽管目前国防科工委仅仅启动了“嫦娥工程”第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第二期和第三期计划尚未正式立项,但是没有人怀疑它们已经是“箭在弦上”。

  中国探月计划出台始末揭秘

  2007年4月“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以后,接下来“嫦娥工程”第二期就将很快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有消息表明,2009年至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二期工程,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其中2012年向月面发射一个软着陆器的计划已经基本确定,按照这一计划软着陆器将携带载有摄像机和多种探测仪器的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勘查,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目前中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力都已基本具备。据悉,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式来选择,目前国内已经有10多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了角逐。

  在此之后,中国将进行就是2017年“嫦娥工程三期”行动,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这个软着陆器不仅要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样本,还要搭乘返回舱重返地球。在这个阶段中,空间机器人将会充当主要角色,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试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悉,为了尽快实施机器人登月计划,国家早已经成立了第一个空间机器人的专门研究机构,即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并且空间机器人现在已经进入研制程序。

  有专家认为,在太空,宇航员是极其昂贵的资源,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用机器人代替宇航员的某些工作将更加安全、经济。

  “嫦娥工程三期”完成以后,中国将进入载人登月阶段,那时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就会全部浮出水面。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将会成为“嫦娥工程”的第四期工程。在这一期工程中,中国将如何载人登月呢?根据中国科学家的设计,我国所计划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随后,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至此登月过程结束。

  低调前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的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中,并没有提到任何载人登月的计划。我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中,至今也没有公布载人登月的具体计划或者设想,也就是说目前外界所传言的“嫦娥工程”的第四期工程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政府方面的证实。

  国内航天界的专家表示,在航天发展的道路上,我国政府一向行动稳妥。实施登月计划时政府方面也同样采取了极为审慎的态度。作为我国整个登月工程的前奏,我国谨慎地启动了探月工程的“绕”计划。

  在欧阳自远看来,在载人登月以前,实施针对月球的前期探测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中国现在有能力把人送到月球,但是只有单程票,我们现在没有能力保证能回来。”欧阳自远因此认为中国的探月计划必须经历不载人时期的三个阶段,然后才能考虑载人登月,这也是绝对保障登月宇航员的需要。

  事实上,让登月宇航员绝对安全返回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一点对美国来说也是如此。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载着3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成功登月。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举世闻名的登月行动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险象环生,甚至差一点毁于灾难。最惊人的是,当宇航员结束2小时的月球行走之后,竟然发现登月舱引擎开关损坏。原来,在狭小的登月舱里,宇航服刮断了启动引擎的极为关键的一个电路开关。如果没有开关,他们就今永远留在月球上。

  中国必须登月的七大理由

  我们为什么要登月?为何要探索月球?月球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这是许多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所追问的问题。在中国的科学界,也不乏反对的声音。月球探索真的对我们毫无意义吗?事实并非如此,它所带来的利益可以看得见。

编辑:徐维彬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