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宁:社会事业投入要切实惠及广大基层群众

时间:2011-03-09 09:20   来源:新华网

  社会事业投入要切实惠及广大基层群众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农工天津市主委、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张大宁

  前不久,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云南省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28年溜索横跨怒江为两岸村民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迹。这位乡村医生28年来有一个朴实的心愿,就是“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这朴实的心愿也代表着怒江两岸村民们的愿望。28年过去了,当地领导及有关方面不可能不知晓拉马底村的情况,仍然没建起一座能通车的桥,以解决两岸群众在求医看病以及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基层民生的艰难。

  在网络上,网民们就此发表了许多意见,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多一些民生意识和百姓情怀,积极主动地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等媒体报道了、披露了或等上级领导批示了,才消极被动地去做。

  这样的故事不是个别现象。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事业相对滞后于经济建设,形成了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用于教育、医疗、社保的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尽管已经达到了30%左右,但与世界上人均GDP3000美元和GDP3000—6000美元的国家相比,仍分别低13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差距依然很大。另据卫生部财务统计,政府给各级医院的投入占整个医院收入的比例不足14%,一般都在7%—1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医院的需要。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社会事业发展一方面是投入不足,而另一方面是发展不平衡,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不高。以文化投入为例,过去的十年间,我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未超过0.5%,低于世界上一般国家1%左右的水平。就这些有限的资金,70%以上用于城市文化建设。投入城市的资金被一些地方政府用于建设大型文化设施,有的成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老百姓很难从中得到实惠。而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钱本来就少得可怜,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往往脱离农村基层实际。有些文化下基层活动,群众常常是“被服务”、“被娱乐”,送去的一些电影不受欢迎,送去的图书也常常不对路子,少人问津。因此,如何把钱花对、把钱花好、把钱花在刀刃上,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建议:一、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逐步提高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及以后更长一段时间,对于政府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及逐年增长的幅度,应作出刚性规定,为社会事业发展和实现“保基本”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二、加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管理,改变“管钱”、“管项目”的做法,把工作重点放在科学规划、制定规则、完善政策,为社会事业的发展营造公平、顺畅的环境。

  三、改革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特许经营、合约出租、政府参股等形式,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分由市场主体承担。

  四、开放经营性公共服务市场,清除社会资本进入障碍,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环境,打破传统公共产品生产、供给的垄断状态。

  五、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税费减收、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形式,推动和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基本公共服务。我们看到,国务院提交本次“两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的安排有了新的突破。我们希望,各级政府把增加投入与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结合起来,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各项社会事业在“十二五”时期有长足的进步,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编辑:许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