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奏响“三农”全面发展新号角——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供销总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原副主任周声涛
“米袋子”更满了,“菜篮子”更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过去的五年,是我国“三农”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站在新起点上,面临自然灾害频发、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等多重挑战,农业农村经济怎么发展,如何将好的形势保持下去?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供销总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原副主任周声涛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这位情系“三农”的老专家就“十二五”期间“三农”热点问题答疑解
惑。
农业稳则天下安 重视“三农”怎样都不为过
记者:“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到,未来五年,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您怎么看?
周声涛:“十一五”期间,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首先归功于中央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强调“三农”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三
农”的投入,推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建设等,才使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增长超过6%,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四年过万亿斤。也正是由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才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兴促百业兴。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我们对“三农”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我国的农业发展基础比较脆弱,农民持续增收缺乏长效机制。尽管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阶段,但仍有相当一些地方走的仍是农村支持城市的路子,征用农村土地的补偿主要还是用于经营城市。
“十二五”期间,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把中央的精神和政策贯彻落实到行动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