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元委员:将“质量强国”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1-03-07 10:51   来源:新华网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4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提出,将“质量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以“质量强国”战略促进我国出口升级转型,强化全社会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

  刘汉元委员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大国”,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81种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玩具占全球的70%,电脑和手机占60%,小家电占80%,服装占50%。多年来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我国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质量监管制度、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建立,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部分主导产品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一些优势产业的产品质量国际领先,我国家电制造业已超越欧美,成为生产强国。

  “尽管我国制造业取得很大成绩,但整体质量水平仍滞后于经济增长,影响质量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部分产品不断遭遇国内外消费者信任危机。”刘汉元委员说,“从新修大桥垮塌到楼歪歪、楼脆脆,从三聚氰胺到皮革奶……诸多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刘汉元委员指出,纵观西方经济发展过程,质量在大国崛起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上世纪50年代,德国政府实施了“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政策,使德国制造业在战后迅速崛起,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上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主导实施了“质量救国”战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使得日本产品凭借质量优势大举进入欧美市场;美国近200年的强国之路,也始终伴随着质量理论的创新和质量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为应对日本挑战,出台《质量振兴法案》,批准设立“国家质量奖”,为美国企业称雄全球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说,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的竞争日趋激烈。虽然我国产品在数量上占全球很大份额,但常常给人一种附加值不高、质次价廉,甚至假冒伪劣的负面形象。尤其是随着货币升值、人工成本的逐渐上升,要继续维持“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必须实施由量到质的根本转变,提升我国产品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和附加价值,全面增强“中国制造”质量信心。

  为此,刘汉元委员建议:

  ——将“质量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把质量强国作为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国家战略来实施,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设立“国家质量奖”,从国家层面去引导、动员全社会以世界先进质量水平为目标,提升我国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

  ——以“质量强国”战略促进我国出口升级转型。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来讲,高达60%以上的外贸依存度,靠大量输出低端、廉价、低附加值商品的发展方式,既不合理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随着货币升值、人工成本逐渐上升,我国出口将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出口增速的降低,必须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来弥补,而附加值增加,本质上靠产品高而稳定的内在质量和持久的良好口碑。

  ——强化全社会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全国一些地区的建材、建设项目、装修工程等,三天修、两天拆、经常补,既有纯粹的产品质量问题,也有掺假使假的社会诚信问题,这既是对生命、对别人劳动、对自我价值的不尊重,更是对社会成本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我们必须提高全民质量观念和意识,真正让建设的每座桥梁、每间房屋、每条道路,让消耗的每份资源、形成的每一元GDP,在足够长时间内产生足够价值、带来应有回报;引导全社会将安全为先作为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将诚信至上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把以质取胜作为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强化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严厉打击粗制滥造、假冒伪劣行为,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和分享质量的良好氛围。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编辑:许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