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从举人到革命党

时间:2011-09-06 14:25   来源:羊城晚报

  尽管他逝世后举行了隆重“国葬”,广州最繁华的街道永汉路(现北京路)也一度改名汉民路;但他晚年是蒋介石的反对派的核心人物,蒋介石当权的国民党,不大愿意对他予以太高评价;“反共”成为1927年以后他的重要标签。所以,解放后很长时间,历史著作也有意无意遗忘了他…… 

  胡汉民在莫斯科的留影 

  壹 他是拥有举人功名的革命党人 

  辛亥革命时期,一批广州人起了重要作用,胡汉民、汪精卫、朱执信、陈融、古应芬、李文范、何香凝等,他们有些虽然还保留外地籍贯,但已在广州居住了两三代,按照今天的标准,他们都是广州人。 

  革命党人不少人受过传统教育,考过科举,但其中有高级功名进士的只有蔡元培等极个别人,有举人功名的也很少,胡汉民是少数举人出身的革命党人中的一员。 

  广东三年一次省级科举考试乡试,从近万名参加考试的秀才中,考取举人80多名。全省加起来也就几百人。有了举人功名,社会地位、经济生活都没有问题了。但胡汉民中举以后,却成了革命党的骨干人物。 

  他1879年12月9日出生于广东番禺县(今广州)。尽管他祖籍是江西吉安,但他是真正的广州人,说一口正宗的广州话,居住在今天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路一带,后来也以番禺籍参加科举考试。 

  朱执信、汪精卫、古应芬、陈融、李文范等都居住在今天广州市的越秀区,他们彼此居住得很近,早就是朋友。 

  贰 初次见到孙中山,就完全被征服  

  胡汉民的祖上从江西到广东做官,父亲是官府的幕客。他12岁时父亲去世,没有留下财产,家里很快就陷于贫困。不久,母亲也死了,七兄弟姐妹因“医养不足”死了4个,只剩下胡汉民和一个哥哥,一个妹妹。 

  他16岁就开始教书养家。1901年考中了举人时年方22岁。1902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师范。在与清朝驻日本公使蔡钧的冲突中,他是广东留学生的带头者,留学两个月就被退学回国。 

  他归国后在广西梧州中学堂当总教习,被当地士绅告发宣传革命言论,还有允许学生拜孔时穿洋式服装,允许其妻子妹妹参加听课等可笑理由,被迫辞职。后又在香山短期任过新式学校校长,也被士绅逼走。

  1904年,他再次东渡日本留学法政。同行的有汪精卫、朱执信、陈融、古应芬、李文范等广州人。期间,他结识了廖仲恺。1905年七八月间,同盟会在日本成立时,廖仲恺、胡汉民却回国度假了。得到消息,他们马上赶回日本。

  在日本,胡汉民夫妇和廖仲恺夫妇是同租一屋居住的。一天晚上,孙中山应邀到他们家,这是胡汉民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孙中山对自己学说的解释,完全征服了他。于是,胡汉民夫妻加上妹妹,与廖仲恺一起加入了同盟会。

  叁 演讲三小时,听众千人拍掌狂呼

  加入同盟会后,他被推举为本部评议员,汪精卫是评议长。后来,本部秘书马君武要到京都工科大学学习,孙中山指定胡汉民继任。此后,他主编《民报》,宣传三民主义,与康梁保皇派论战,成为继陈天华、邹容之后的杰出的革命理论家、宣传家。

  《民报》第1-5期由胡汉民主编,第6期起由章太炎主编。他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宣传,和当时其他宣传家相比,具有全面、完整、明了、准确的特点,并在每个理论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发挥。他的《民报之六大主义》被公认为“革命纲领”。

  孙中山的很多著作,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国民党一大宣言,胡汉民都有参与。他不仅写文章,还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对留学生、华侨演讲,争取华侨,尤其是粤籍华侨。

  1905年10月,他出席保皇派为扩大势力而召开的“戊戌庚子死事诸人纪念会”,登台演讲三小时。结果,“听众千人,拍掌狂呼,康、梁之徒皆瑟缩不敢置辩”。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