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28日上午10时,湖北金口大军山江面冬云低垂,寒风凛冽,海内外各界近万人面对波涛迎风肃立。这是一个庄严而凝重的历史时刻,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飞机炸沉的中山舰将被打捞出水,重见天日。
一代名舰中山舰的打捞出水,与民革中央、民革湖北省委会以及许多民革党员多年的积极奔走是分不开的。记者日前采访了首次提出该项提案的执笔人、85岁的熊辉,如今定居武汉的老人家依然思维清晰、嗓门宏亮,对当年的事记忆犹新。
连续多年反复上提案
熊辉是辛亥首义功臣熊秉坤之子、民革党员,正是他怀着一颗执著的念头,自从1984年当上湖北省政协委员后就积极参政议政,从1986年开始连续上交该项提案,并联合其他委员一起努力,终于使打捞中山舰这件当年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现实。
熊辉激动地向记者讲述起中山舰的来历:中山舰原名为“永丰舰”,1922年,孙中山先生在舰上指挥平定陈炯明在广州发动的叛乱达50余天。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最后一次搭乘永丰舰,转赴北京共商国是,次年3月在京病逝。1925年4月13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广州革命政府将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1926年,中山舰又因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而再度闻名天下。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山舰奉命调入长江水域参加武汉会战,并中弹沉没。
而熊辉的家庭亦与中山舰有所渊源,“我父亲熊秉坤当年就曾在中山舰上被孙中山先生召见。”熊辉说,“不过,我力主打捞中山舰并非出自个人情感,而是认为打捞修复展现该舰原貌,供人瞻仰,既有缅怀孙中山先生、纪念抗日英烈,激发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意义,又有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团结海内外进步人士的深远、广泛的影响。”于是,从1986年起,熊辉和湖北省其他政协委员一起为打捞中山舰积极呼吁,多次提交提案,熊辉当时作为提案执笔人,与时任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民革湖北省委会副主委钱远铎等6人联名提交了关于尽快打捞中山舰的提案。
熊辉回忆当时的情形说,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局限,打捞中山舰在许多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虽然这看起来像个梦,但是我们的提案还是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也得到了许多民革党员的支持和响应。我们民革同志始终坚信,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个梦就能成真。”
民革建议统筹协调打捞
中山舰作为一件珍贵的人文历史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当时,湖北、江苏、广东都争相请缨打捞中山舰。
在民革中央有关领导的指导下,民革中央把打捞中山舰作为一个专题,收集阅研了大量有关资料,仔细梳理了各方意愿,深入分析了各种可行方案,于1993年底向中共中央呈报了《关于呼吁国务院有关部门重视并落实打捞、修复、陈列中山舰事宜的建议》。
1994年,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民革组提交了《关于打捞、修复、陈列中山舰事宜的提案》,建议由国务院有关方面负责统筹安排有关事宜,协调各地方间的关系,组织涉及打捞、修复工作的技术专家,严格勘察论证,制订周密方案,争取在199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之前完成打捞、修复、陈列工作。并对打捞、修复后的中山舰的陈列地点和方式等提出了具体建议。同年6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邀集国务院办公室、国家文物局、交通部会同民革中央召开了办案座谈会,明确“以国家文物局为主解决”和“组织”此项工作。
1995年1月,湖北方面召开了由船舶、打捞、文物保护等专家参加的“中山舰整体打捞方案可行性专家论证会”。11月24日,国家文物局在国务院授权下,经过慎重调研,一锤定音,正式批复由湖北省组织打捞。
为确保中山舰安全出水万无一失,“中山舰整体打捞方案”经过湖北省和国家文物局6次“三堂会审”,集中了全国200多位有关专家的智慧,考察打捞公司、探摸取样、化验等。最后于1996年7月18日,湖北省文化厅与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正式签定了“中山舰整体打捞承包合同”。
重见天日放光彩
199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的日子。根据时任民革湖北省委会主委沈克昌的提议,湖北省政府这一天在长江金口水域附近举行了打捞开工仪式。多位民革的同志伫立在雨中,凝视着眼前的场景,心潮难平:多年的期盼,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一代名舰就要重见天日!
整体打捞军舰,无论在内河浅海,还是在我国历史上均无先例,没有经验可资借鉴。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在打捞工程的78个日夜里,创造了许多奇迹,打破了中国打捞界的数项记录。78个日夜中,他们总计潜水作业突破500人次,时间超过1000小时,排沙1500吨。
1997年1月28日,中山舰整体打捞出水仪式在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长江大堤上举行。
2006年12月28日,中山舰博物馆在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奠基。2008年5月,出水11年的中山舰踏上途经21公里长江水路,至金口上岸后实施陆地牵引,抵达金口中山舰博物馆永久定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爱国人士、辛亥后裔前来参观。熊辉也经常去博物馆看看中山舰,“多年心愿得偿,我高兴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