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专家 不同视角回顾百年历史

时间:2011-08-30 14:48   来源:《瞭望》

  2011年,中国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

  在史家看来,辛亥革命的一个大功绩,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使中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此后,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很快都失败了。

  但辛亥革命也有未完成的任务。

  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写道,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历史学家杨天石从今天的角度提出了他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新中国建立,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但中国人百年追寻国家现代化的任务还未最终完成。从这一点上说,今人书写的和辛亥革命那一代革命理想者所书写的是同一篇大文章。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约请国内近代史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还原与解读历史,为转型期的中国公众提供启示。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

  革命与立宪的选择

  《瞭望》:清末立宪改革为何最终在与革命的竞赛中落败?

  杨天石:改革本来有两种方式,一种叫“自改革”,一种是“他改革”。这是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提出的,当时他已看出清政府的腐败,他把清朝统治比喻成日至将夕。清朝自己不改革的话就会由别人替你改革。孙中山最初也是企图劝清廷走“自改革”的道路,孙中山到天津给李鸿章上书提出几条原则:地尽其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等。但这条路没有走通,李鸿章忙于准备和日本打仗,无暇接见孙中山。

  还要指出的是,孙中山走上革命之路不仅仅是因为上书失败。孙当时去北京考察,发现北京官场比广州还要腐败,所以他下决心走上革命的道路。

  雷颐:1907年梁启超在《现政府与革命党》一文中写道,“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清政府的改革无法取得民众的信任,导致了人们最终选择了革命。

  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打败俄国,这给中国人以巨大刺激。黄种人打败了欧洲人,这说明不是人种问题,而是制度问题。这促使多数中国人从国家强大的角度支持立宪。清政府在大形势下,被迫承诺进行立宪改革。但清政府在改革进程中一再落后于人们的期望,人们明了清王朝气数已尽,开始倾向于孙中山的革命路线。

  汪朝光:清末新政改革确实有不少新的变革。但是,清政府仍然希望维持旧的王朝统治体系,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当清政府屡屡在内外政策方面失策以后,得不到社会的信任,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时机。

  如果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当时中日两国政府的结构和成员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的改革缺少强有力、眼界开阔、了解世界大势、有自信、有作为的领导者群体。

  张海鹏:就社会发展历史来说,革命是非常态,改良改革是常态。就辛亥革命来说,产生革命派的深厚根源在那个时期的社会,在清政府自己。如果慈禧太后在洋务运动时期积极推动,可能出现明治维新那样的局面;如果她能积极支持戊戌变法,那以后就不会发生辛亥革命。一切可能改革社会的机遇丧失了,就只有革命。

  《瞭望》:辛亥革命之后,社会、经济发展出现阻滞与倒退。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雷颐:任何大动荡之后都会有短暂的动乱。与其他革命相比,辛亥革命引起的动荡不算特别大,社会秩序很快恢复了。辛亥革命之后经济是一直发展的。

  汪朝光:辛亥革命对于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推翻了帝制,开启了新的发展可能性,至于如何实现新的发展,则非一时可以解决,需要有艰苦的探索。历史无法假设,所以,我们也很难假设立宪与革命何者是更好的选择,我们只能关注历史的结果,那就是,辛亥革命发生了,我们需要探究为什么辛亥革命会发生,以及为什么辛亥革命会有这样的结果。

  杨天石:“告别革命”的思潮兴起是因为民国以来中国经历的革命确实太多,革命的破坏性也很大,一部分人心里厌倦了革命。如果统治者是真改革,沿着历史前进的方向改,沿着人民的愿望改,那就不需要革命。所以一个社会要不要革命首先取决于统治者。

  如何评价清末新政

  《瞭望》:最近有学者提出,清末的改革是有成效的,当时社会呈现出一片朝气。

  杨天石:最近两年在历史学界有新的看法:抬高立宪派,抬高清政府的新政,贬低革命派。这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清朝政府是做了些改革,具体来讲就是“新政”,这在某些方面比戊戌变法走的步子更大。但清朝政府拒绝进行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

  清朝政府有个核心利益:保持君主专制制度。有两件事暴露了清政府的“寸权不让”。一是1908年慈禧太后批准一个宪法大纲,头一条就是大清帝国万世一系,要永远尊戴。皇帝的权力是绝对不能侵犯的。召开和停止国会的权力、颁布或者废止法律的权力、任命百官的权力、军事指挥的权力等等都在皇帝手中。这样的宪法形同虚设。还有就是皇族内阁的成立,内阁中大量任用皇族,进一步把国家权力控制在满清贵族手中。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