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日,哥本哈根市区内再次发生针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抗议活动,警方逮捕了其中约100名抗议者。
在近10万示威者的呐喊声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结束第一周的折冲樽俎,各国谈判代表13日稍事喘息,14日准备迎接新一轮“攻坚战”。
第一周谈判的最大特征是“火力测试”和争取舆论。与会各方出于各自利益和诉求,高举高打,或针锋相对,或合纵连横,上演一出出新“三十六计”。
“浑水摸鱼”。此招在于混淆视听,动摇人心。开幕当天,黑客披露英国专家组信件以质疑气候变化数据可靠性的“气候门”喧宾夺主。美国保守派阵营趁机发难,大肆炒作,试图影响国内舆论,为美国政府继续奉行“单边主义”的气候变化政策提供民意基础。
“隔岸观火”。此招在于静观其变,待时机成熟出手摘果。欧洲联盟、日本即持这种心态。这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大户会前也宣布各自减排目标,但均留出后手,不仅指标低于外界期望,还提出要视其他国家行动而定。其间,先是鼓噪“美中共治”,再是炒作“中美对垒”,试图祸水他引,从中渔利。
“李代桃僵”。此招在于以少搏多,丢车保帅。还是以欧盟为例,当围绕出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怒火烧向自己时,欧盟匆匆拿出每年24亿欧元援助的三年期方案。用中国谈判代表苏伟的话说,均摊到发展中国家人头,这笔钱不够买“棺材板”。欧盟却沾沾自喜,自诩给大会注入新的“势头”。
“打草惊蛇”。此招在于虚张声势,探明对方虚实。大会开始不久,西方国家抛出“丹麦草案”,试探发展中国家的底线。招致众怒后,改口称不存在所谓密约。这份草案引出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代表小岛国,及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基础四国”两份对应草案。
“离间计”。此招在于分化对手阵营,打乱对手阵脚。发达国家利用小岛国忧心“水淹”的焦虑心态,挑拨这些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企图动摇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统一立场。
尽管发达国家阵营在大会前半程计谋迭出,但从效果看,只能说得不偿失,不仅没能消除分歧,推动共识,反令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质疑其诚意和用心。
可以想见,接下来的谈判将更加艰苦,更多计谋或将登场。不过,相信谁都不愿看到大会最后上演“三十六计走为上”的崩盘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