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儒家精神即可气势磅礴亦可自然柔性
对于《人文颂》,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新新闻》周报总主笔杨照表示:“《人文颂》来到台北演出有着很不一样的意义,让我们感受到深圳的‘文化雄心’,或者是文化冲动。”他认为,《人文颂》承袭了西方的编制形式和方法,更接近西方的交响诗,意在用音乐去表达主题。每个乐章表达各自的特性,各乐章又互有关系。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文颂》要走向全世界,可以做进一步修改和磨砺。“我从里面听到了排山倒海之音,整个作品可以更自然、更诙谐一些。”
“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特别顾问、新加坡-中国(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新加坡培拓投资公司董事局主席曾繁如提出,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播大有可为,可以与时俱进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文化并成为其中一个强有力的支柱。而要走向世界,需要在把握底蕴的基础上,进行准确传神的英语传达。“比如对‘仁义礼智信’五个关键字,翻译要做到准确兼具美感。”他还建议,《人文颂》在旋律上可以进一步改进,以便和古代文书中的意念更紧密联系,进一步增进它的价值。
“《人文颂》的序曲到结尾都很好,中间的‘仁、义、礼、智、信’五个乐章,既气势磅礴,也有温柔敦厚一面。我个人感觉在‘义’乐章,亁道较强,坤道不足,比较刚性。” 8日晚上,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潘朝阳携太太和孩子到台北中山纪念馆聆听了《人文颂》。他说,看到现场有那么多台湾观众,让他开始感觉到儒学的强大社会影响力,也提振了他对社会的信心。
儒家文化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自我创新
“一个民族的主体文化,不应仅是社会变迁的记录器,而更应该成为指导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指南针。这要求儒家文化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自我创新。儒家文化要在当代传承和弘扬,首先就是要创新,这个创新的导向就是‘儒’。”孔垂长解释说,“儒”字由“人”+“需”构成,儒学应该关注人的需求。不论是传播内容或形式,都应该以适合传播对象的现实需求为导向。“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将在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代世界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实,传播儒家文化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台湾民间广为传播的歌仔戏,也具有儒家精神。不一定非要穿西装和礼服来表现。如何让音乐精神承担儒家教化,真正进入两岸民间社会,影响到百姓生活,是我们两岸都要继续不断探索的。”潘朝阳说,二十一世纪,中国除了向外展示国力提升的刚性一面,也可以通过音乐的精神来展示,“把我们泱泱大国礼乐之邦的内涵传达给世界,展示中国二十一世纪对世界文明的重要意义,而《人文颂》的继续创作,正是走在这样一条康庄大道上。”
台湾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儒宾谈到,《人文颂》一直在强调儒家的传统价值,其表现的儒家传统文化,在当前时代不仅有新意,而且也是时代所需。“当前,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中国都是世界上绝对不会让人忽视的力量。但在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之外,中国还能给世界提供或者展示什么精神价值?能不能在人文精神或内涵上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如何跨过民族与地域的限制,为全人类提供一种有意义的人文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人文颂》的出现正好符合了这个时代的要求。”(中国台湾网特约记者 冯庆 李海若 刘柱)
[ 责任编辑:吴怡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吴怡
原稿件来源:中国台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