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人权论坛  >   相关评论  >   正文

热议中国梦 探讨人权观

2014年09月22日 13:37: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转发 打印

  人权保障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方式

  [中国]薛进文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权保障中国梦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铭刻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深刻印记,体现了中国政府的人权主张。它立足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有着不同于西方人权模式的独特潜力,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

  人权保障中国梦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比如,传统儒家思想倡导“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礼之用,和为贵”,无不体现了尊重他人、重视集体、注重人的生存和发展等民本之道、社会稳定之道;“四海之内皆兄弟”,“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思想,体现了推崇和合的社会观;“据法听讼,无有所阿”,表达了依法办事的理念等。

  人权保障中国梦铭刻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深刻印记。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100多年的特殊历史,决定了中国属于人权领域的后发国家,决定了中国的人权事业要经历一个逐步发展进步的过程,也决定了生存权、发展权在人权保障中国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权保障中国梦立足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很突出。

  “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被中国政府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与这一目标相一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战略举措,为人权保障中国梦提供了实现途径。

  中国政府正在通过深化改革,不断从制度层面入手,用政策与法律的力量,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努力把尊重和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以及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社会特殊群体的权利,逐步转化为更加系统完备、成熟定型、科学规范、有效运行的体制机制安排,最终通过制度优势,彰显中国特色人权保障体系的制度魅力。

  在经济和社会权利方面,中国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的不断增长,国家将持续增加扶贫、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公民的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实现程度必将稳步提高。

  在文化权利方面,中国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强调要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方面,中国坚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总之,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们相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权事业必将呈现更加美好的图景,人权保障中国梦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薛进文系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