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导弹航天事业起步和发展的引路人。他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留学美国,1939年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曾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研究员、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钱学森为中国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在这些贡献的背后,还记录着一段周恩来和钱学森同心协力、亲密交往的历史。
周恩来外交努力与钱学森回国
中国是火药的祖先,也是火箭的故乡。在李约瑟博士笔下,“火箭之父”是明朝时中国人万户。万户的原始火箭上连着一把太师椅,万户坐在太师椅上。点火后,火箭连同坐在太师椅上的万户,直冲云霄。不过,万户未能会见月宫里的嫦娥,而是成了第一个乘火箭上天的殉难者。这一发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但是,近代中国由于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沦落到任列强欺侮的地步。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周恩来号召旅居海外的科学家和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海外学子在祖国的召唤下,突破重重阻力,纷纷归来。钱学森就是这些学子中的突出代表。
1950年7月,钱学森决定以探亲为名要求回国,但他却因此先受到拘留,继而受到监视。理由是:凡是在美国受过像火箭、原子能以及武器设计这一类教育的中国人都不准离开美国。因为他们的才能可能被用来对付美国。对于钱学森,美国人甚至认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因此更成为羁留的重点对象。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中、苏、美、英、法5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虽然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讨论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但经过周恩来的努力,会议达成了在印度支那停战的协定,改善了我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会议期间,中国和美国的代表团人员就两国侨民和留学生问题进行了5次接触,并达成协议。会议结束后,两国在日内瓦继续进行领事级会谈。一年后,谈判又升格为大使级。在双方代表团接触之初,周恩来就嘱咐中国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王炳南,在协商一批旅美华人回国问题时,务必向美方代表提出钱学森回国的问题。
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夫妇避开特务的监视,将一封写在一张香烟纸上的信夹带在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寄给爱国人士、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陈叔通收到信后立即将其转给了周恩来。
日内瓦会议之后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于8月1日开始,周恩来利用这一契机,一方面下令在7月提前释放因侵入中国领空而被拘禁的阿诺德等11名美国飞行员,一方面授意王炳南,依据钱学森的这封信,同美方交涉。8月5日,美国政府终于允许钱学森回国,9月17日,钱学森夫妇踏上了归途。
钱学森回国,使周恩来兴奋不已。据王炳南回忆:50年代末,周恩来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至今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我们毕竟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接触,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周恩来让钱学森写个意见书
钱学森回国后,为了了解中国的工业情况,去了东北。到哈尔滨时,陈赓特地从北京赶到哈尔滨接见、招待钱学森。陈赓问钱学森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答道:“为什么不能搞!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陈赓听后高兴地说:“好!”彭德怀也会见了钱学森,与他讨论了研制近程导弹等问题。
1955年冬,钱学森在叶剑英和陈赓的陪同下见到了周恩来。一见面,周恩来就迎上来握着钱学森的手亲切地说:“你就是钱学森吧?你在美国的事我早有所闻。”他和钱学森热烈地交谈着,并交给钱学森一个任务:写个意见——怎么组织发展航空、导弹研究机构。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钱学森于1956年2月17日提出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对中国发展航空及导弹火箭技术,从领导、科研、设计、生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钱学森认为,健全的航空工业,除了制造工厂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强大的为设计而服务的研究及试验单位,应该有一个做长远及基本研究的单位。这几个部门应该有一个统一领导的机构,做全面规划及安排的工作。钱学森还提出,应该调派高校毕业生到苏联去学习导弹火箭制造工艺,同时请苏联专家为我国设计制造导弹火箭的一系列工厂,预备到1958年生产我国自制的导弹及火箭。
周恩来非常重视钱学森的意见书。2月21日,他逐字逐句地审阅意见书,对个别标点、字、句做了修改,并在标题下署上“钱学森”三个字。然后,他吩咐秘书打印6份。2月22日,周恩来在送请毛泽东审阅的意见书打印稿上写道:“即送主席阅,这是我要钱学森写的意见,准备在今晚谈原子能时一谈。”
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院长
在中央领导同志看了钱学森的意见书之后,周恩来亲自主持军委会议,决定组建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由周恩来、聂荣臻、钱学森等负责筹备。1956年5月26日,周恩来再次出席中央军委会议,做出了成立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发展导弹的决定。会上,周恩来说,中国发展导弹不能等待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才开始进行研究工作,应当采取集中力量,突破一点的方针。
为了解决组建导弹研究院的技术人才问题,5月29日,周恩来委托聂荣臻,邀请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国家科委副主任范长江、一机部部长黄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等33位有关部门领导人共同研究,提出方案。过了几天,聂荣臻将需要商调的380名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名单报送周恩来。周恩来看后对聂荣臻说:“你们需要的干部同各部门商调就可以了。”就这样,任新民、屠守锷、梁守磐、庄逢甘等30多名专家被选调到导弹研究院工作,和当年分配来的100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一起组成了最初的导弹研究队伍,加上随后调入的蔡金涛、黄纬禄、吴朔平、姚桐彬等专家,形成了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第一支骨干队伍。这支队伍的领路人就是钱学森。10月8日,周恩来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即导弹研究院)院长。
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毁约撤回专家、国内遭受“大跃进”的严重失误、连续三年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艰难环境中,我国的导弹研制工作仍取得进展。1960年11月和12月,我国仿制的近程地地导弹进行3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1964年6月29日,第一枚设计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以后,又连续进行多次试验,均获成功。
任命钱学森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62年11月,为了加强对原子能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对导弹研制工作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发展导弹核武器,解决运载工具问题已成为紧迫任务。周恩来及时提出,立即抓加强型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的研制,并特别指出以“两弹结合试验”为下一步工作重点。在讨论导弹问题时,周恩来提出要在国防部五院的基础上成立一个部。1964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统一管理导弹工业的科研、设计、试制、生产和基本建设工作,加速导弹工业的发展。钱学森被任命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在“两弹结合”试验的准备过程中,周恩来一再指示要“绝对保证安全”,指示七机部要保证导弹正常飞行,指示二机部要保证做到在导弹掉下来的情况下不发生核爆炸。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钱学森领导七机部组织有关厂、所保质保量按计划完成了导弹生产任务,并进行了弹体自毁试验,证明安全系统工作正常可靠。
“两弹结合”试验与第一颗人造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正逢“文化大革命”动乱之时。为保证研制工作正常进行,周恩来委派钱学森协同七机部军管会负责人杨国宇处理火箭试车等问题。钱学森不仅协助杨国宇艰难地排除了各种干扰,而且为重大技术攻关贡献了自己的智慧。1966年12月27日,“两弹”结合试验取得成功。1966年12月26日,中程地地导弹首次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地地导弹首次飞行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周恩来领导的中央专委会和钱学森等专家的协同努力下,我国的导弹航天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对钱学森进行了特殊保护
在导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发射试验过程中,钱学森曾多次向周恩来汇报情况。周恩来不仅在组织领导上给钱学森的工作以大力支持,而且在工作方法和思想风范上给钱学森以重大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对钱学森进行了特殊保护。
1966年国庆节,周恩来安排了6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上天安门观礼,其中就有钱学森。这是对他的一种特殊保护。
1969年8月9日下午1时至4时45分,周恩来亲自在国务院会议厅主持召开了有关国防尖端科研的会议。为了使七机部钱学森等专家放开手脚突破工程技术难关,周恩来当众宣布:“部里由钱学森同志挂帅,杨国宇同志为政委。你们两个负责。你(指杨)是政治保证,他(指钱)和其他专家要是被人抓走了,不能正常工作,我拿你是问!”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军管会保证了钱学森和其他专家的安全。那时,杨国宇开列了一份需要有卫兵重点保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名单,开始是几十人,后来上升到几百人。杨国宇把名单呈报上去,却又担心上面派不出那么多的卫兵而不能批准。没想到周恩来很快就表示同意,并表扬了这种做法。周恩来说:“这些同志都是搞国防科研的尖子。即使不是参加某工程的,也要保护。当然不一定都要专门派卫兵,主要是从政治空气上保护他们,不许别人侵犯他们,抓走他们。如果有人要武斗、抓人,可以用武力保护。总之,你的任务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不受干扰,不被冲击。”在周恩来的保护和关怀下,钱学森带领专家和广大科技人员全力以赴攻关,很快就出了重要成果。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表彰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在授奖仪式上,钱学森说:“我首先想到的是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他们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那么快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恐怕我今天还流落异乡,饮恨终生。老一代革命家中,直接领导我的工作的是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如果不是周总理在十年动乱的岁月里,费尽心力保证我的安全,恐怕今天我已不在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