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浩气长存壮湖湘 寻访湖南抗战主要战场

2015年06月16日 14:54:00 来源:湖南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岳麓山上炮声隆

  本报记者 熊远帆

  9月2日,岳麓山。山道弯弯,游人如织。

  已看不出这座山曾经的硝烟弥漫、悲壮豪情,曾经与长沙这座古城那样地唇齿相依。

  70年前,1944年6月18日,四度来犯的日军结集大批兵力猛攻岳麓山得手。当天,长沙沦入敌手。

  二里半,湖南师大文学院前的樟园,闲坐园中的一些老人说起当年战事,不胜感慨。

  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守备长沙城的国民革命军第10军,从军长到士兵,均于战前预立遗嘱:“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预10师师长方先觉战前留下遗书给妻子:“蕴华吾妻:长沙的存亡,关系抗战全局的成败,我决心以死殉国,设若战死,你与五子的生活,政府自有照顾……”

  从岳麓山岳王亭路往山上走,路边是为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阵亡将士修建的麓山忠烈祠。再向上到赫石坡,沿着160余级陡峭的石阶一路向上,是73军阵亡将士碑。碑上的红字最近重新漆过,碑的左侧放了一座形似冈村宁次的跪姿石人,据说是去年清明节时黄埔军人后人所立。

  湘乡人彭位仁率领的73军,在第六、九两战区对日作战中,功勋卓著。1941年12月,当时驻扎在湖北的73军77师,在烂泥深坑路上,两天两夜走了300多华里,抵达岳麓山附近,参加守备长沙作战。长沙抗战史专家曹湘陵介绍,77师官兵几乎全是湖湘子弟,本土抗战,自然英勇尤甚。

  说到长沙会战,不能不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天炉战法”。即在日军进攻方向上,破坏道路,坚壁清野,设置纵深伏击地区,正面诱敌深入,从四面八方构成一个“天然熔炉”,将敌围而歼之。如今,薛岳的战时指挥部还保存在爱晚亭附近。

  走到岳麓山顶古炮台,便可看到岳麓山在会战中的制高点作用。薛岳把战区直属炮兵群配置在山上,其火力能及时压制长沙市区周围所有交战地区。曹湘陵说,加配180毫米榴弹炮抗击日军,几乎弹无虚发。

  从炮台下行,鸟语林处,有一块长沙会战碑,向前不远是云麓宫。一般游人可能会忽略这里的围栏。围栏旁一块小小的提示牌上写道:“此处麻石围栏上刻有五千多位长沙会战中阵亡将士的名单。”

  1938年至1944年,震惊世界的三次长沙会战和一次长衡会战,是八年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日军受到中国军队沉重打击,伤亡10.7万人。其中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以伤亡28116人的代价,毙伤日军56994人、俘虏139人,成为珍珠港事件后盟军对日第一场重大胜利。

  长沙因此战让世界所熟知。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

  战后,岳麓山把为保卫自己而牺牲的子弟揽入怀中。

  山下,学子们书声琅琅。

  热血铸就“英雄山”

  本报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周晓鹏

  山头湿地松绿油油一片,吃饱的老牛躺在林下,白鹅在河滩觅食……9月2日,记者来到溆浦县龙潭镇大华乡小黄村,这个小山村显得平静而安宁。如果不是附近山头上残留的战争遗迹,谁能想到,69年前,这里曾发生异常激烈的战斗。

  跨过一片农田,走上山路,只见一条条壕沟从山麓盘旋上山顶;一个个掩体彼此相连,布满山上。细心寻找,还能从泥土里找出发绿的子弹壳和炮弹片。

  这座山原叫鹰形山,山势平缓,却是进出龙潭、圭洞的“要塞”。1945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芷江保卫战)中最惨烈的战事,就发生在这里。

  据史料记载,1945年4月初,侵华日军发动攻势,企图攻占芷江飞虎队空军基地。敌军三路西犯,其中北路日陆军116师团109联队4000多人偷袭龙潭。龙潭战役自4月17日打响,国民革命军74军51师师长周志道率部迎敌。

  战役之初,日军抢占鹰形山,准备接应后续主力,由此突破龙潭防线,合围飞虎队所在地芷江。

  “龙潭战役是整个湘西会战中最漂亮的歼灭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和志气。” 溆浦县史志办主任、《龙潭战役》主编张昌竹介绍,当时天雨路滑,为夺回鹰形山,中国军队先是穿“钉鞋”冲锋,接着穿草鞋冲锋,最后挑选一批湘西籍强壮士兵组成敢死队,赤脚冲上去,和日本兵肉搏,终于将鹰形山拿下。接着,反攻、防守,再反攻、再防守,拉锯般争夺。陈纳德将军指挥的飞虎队前来助战,投下无数燃烧弹、炸弹。当时硫磺和硝烟将山石烤成了白色,山上找不到一根绿草。

  28天后,日军惨败,偷袭龙潭的4000多日本兵全部被歼。

  张昌竹说,湘西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龙潭战役是湘西会战关键一战,而对鹰形山的争夺又是龙潭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鹰形山上,洒遍了抗日英烈的热血。战后,鹰形山改称英雄山。

  与英雄山对望的弓形山上,建了一座抗日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龙潭战役中牺牲的700多名抗日将士。沿着300多级石阶拾级而上,两旁古木参天。陵园纪念塔造型独特——一颗炮弹模型。英烈墓碑上,刻着钱钟书父亲钱基博教授题写的祭文:“国殇雄鬼,化作长庚……”

  陵园管理处负责人陈贵生介绍,为了告慰英灵,1945年秋,由乡民慕义、国民政府拨款、作战部队施工,修建了这座陵园。近年来,溆浦县投入资金,对陵园浩气门、英烈墓、石级路、碑墙等进行全面修缮。现在,来陵园祭奠英烈的各地人士络绎不绝。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湖南日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