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从《辞海》以及有关文献上我们知道,诚,即真诚,有一说一;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说到做到。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不诳无欺,守诺践约。通俗地表述就是实实在在做人,规规矩矩办事。诚信无欺,构成为人处事的根本道德标准。
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等“八荣八耻”道德荣辱观中,对“诚信友爱”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信用:按照GB/T22117-2008《信用 基本术语》中的解释: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不用立即付款或担保就可获得资金、物资或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以在约定期限内偿还的承诺为条件。
可见GB/T22117-2008《信用 基本术语》中的含义基本局限在金融经济领域,是一种借贷“能力”;
在国际有关标准例如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ICCO26001:2008标准中的“credit”解释“诚信”为:组织运行活动中,对承诺的履行与可信度的依存关系,包括了顾客、供方、相关方以及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诚信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诚信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这些要素直接影响着组织和个人诚信的诚信度,诚信度可以定性分析,也可以定量分析。
重要诚信因素是对组织或个人诚信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合同、广告宣传、承诺、环保措施与指标、安全健康与保护、公益慈善事业参与度等,法律法规、产品及行业标准、道德规范和惯例的遵守情况也同样影响着组织的诚信形象。
诚信管理体系: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诚信方针,并管理其诚信因素。
诚信管理体系是用来建设诚信方针和目标的,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诚信管理体系涉及组织结构、诚信体系策划、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诚信绩效:组织对其诚信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一般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报告文件。
在诚信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诚信方针、诚信目标、诚信指标及其他诚信绩效要求的结果进行测量。
诚信管理体系的特点:
1、广泛适用性:公用要素的框架式结构符合我国现状,给企事业单位进行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诚信管理目标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较强操作性:诚信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注重实际操作性,预防为主的先进管理模式能促进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诚信管理体系的现状
一、“诚信缺失”现状与危害
(1)诚信缺失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提高。然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打造和谐社会的道路上,依然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存在着严重不和谐的声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矿难事故、商业贿赂、作假行骗、虚假政绩、行业潜规则等问题,这些现象反映出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比较严重。
(2)失信的危害
诚信缺失增加经济交易成本
早在2006年海南省政府领导在纪念《仲裁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曾引用国家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时称“目前,我国每年签订合同40亿份,标的140万亿元人民币,平均合同履行率只占50%。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经济损失达1,800亿元人民币,因假冒伪劣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2000亿元人民币,因三角债和现金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人民币,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会认为近几年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正在成上升趋势,失信性质也较为严重,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就比前两年的空壳奶粉事件严重得多。
诚信缺失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碍市场化进程
市场经济混乱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从揭露出来的骗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建筑领域招投标弄虚作假和金融领域发生的大案要案来看,严重的诚信问题开始触犯法律,其性质之恶劣也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只有诚信管理作为一种经济资本在最大程度上参与经济运行,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才有可能建立、健全。
诚信缺失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准确性
诚信缺失使宏观调控政策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正常的市场信号,如统计数据、经济信息,社会普查等,它们的真实性是宏观调控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如果市场信号扭曲、数据虚假、信息失真,这必然会使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有所偏失,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的母的。
诚信缺失,导致“中国制造”品牌受损,不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仅仅是婴幼儿奶粉事件就涉及到国内多家知名乳制品企业,对中国乳制品行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国内乳企面临空前信任危机,国产乳制品出口受阻,二国外乳制品企业在中国将占据更大的优势,民族品牌遭受巨大打击。
其他产品也是一样,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在外贸上,我国每年因为诚信缺失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六千亿人民币。
诚信缺失增加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约束道德规范制度的缺失,大大降低了失信成本,加剧了社会道德风险,助长了社会不公。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诚信管理体系行不成体系,失信之风继续盛行,老百姓对社会如果没有了信任感、安全感,将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与人民生活联系紧密的诚信缺失问题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往往是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如果解决不好,造成的危害将是巨大的。正如前不久在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得到全面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会影响发展进程。”
二、 诚信管理体系的政策要求
解决诚信缺失,避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的管理现状来说,存在着历史的必然要求和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
从2004年到2007年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114个文件在大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几乎所有的省市甚至县政府都成立了诚信管理部门,有些政府监管部门还安排了专项费用。推广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传承中华文明,加大惩戒失信力度已成为大势所趋。
关于诚信体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200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向政府机关提出了“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要求。
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监管和执行不到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重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
加快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是国务院“三定”规定赋予质检总局的重要职责,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在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部署中都提出了加快诚信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诚信体系建设精神,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加大质量诚信监管力度,国家质检总局今年3月6日再次发文国质检质(2009)81号《关于全国质检系统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通知》,在《全国质检系统“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中规定了具体措施要求“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规范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制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 ˋ黑名单ˊ制度”,“严厉惩处失信行为”。
针对乳制品行业的安全事故,2008年10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8年10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文《关于印发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消费【2008】259号)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诚信体系。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纲要》,针对两个法规性文件,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以及各地方局加大了对乳制品企业的管理力度,开始推行HACCP和GMP认证,同时要求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实施分类管理。各有关部委和管理部门也要求企业加快诚信体系建设,确保食品安全。比如2008年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张莉表示,要加快建立乳制品生产者诚信体系,以加强乳制品生产者诚信为核心,培养乳制品生产者诚信意识,规范乳制品生产者生产经营行为,改善乳制品行业诚信环境,中国奶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克佳也表示这是国家对行业科学发展和诚信经营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重要法规。有利于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和机制建设,规范行业行为,维护行业秩序,创造奶业诚信经营的环境,不断提高行业总体发展水平,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在今年3月11日《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工作方案》中也作出要求“建立乳制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道德和质量、法律意识,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即将在今年6月1日实施之际,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的利益角度,站在中国诚信管理现状,气动中国诚信管理战略,采用诚信管理体系是解决中国当前包括乳制品在内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问题。谋求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反腐倡廉、文明传承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确保HACCP和GMP两个标准规范落实的重要保证。
[ 责任编辑:王俊伟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俊伟
原稿件来源:www.cecr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