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诚信  >   权威解读  >   正文

人民日报:以制度建设孕育“诚信中国”

2014年12月17日 15:3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日前,中央文明委召开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座谈会,强调立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重点,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为诚信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对构建“诚信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古人说,“诚外无物”。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诚信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和深化,诚信缺失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舌尖上的安全屡屡失守、假冒伪劣频频曝光、面对跌倒老人不敢扶起……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焦虑。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加强诚信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化,把道德伦理的软性规则与制度规定的刚性约束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不能失信、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制度体系。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更应把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放在突出位置,为全社会提供信用体系这一道德“基础设施”。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形成联合惩戒机制;健全诚信奖惩制度,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涵养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制度的威力必将促使人人都能守住诚信底线、敬畏法律高压线,“诚信中国”也将因此真正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国务院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制度化”成为我国诚信建设的努力方向。从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到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再到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诚信建设制度化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诚信建设制度机制如果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无法对失信行为形成震慑。切实扭转重制定、轻落实的倾向,坚持政府有力推动、企业主动作为、社会共同参与、公民普遍响应,把多方力量汇集于推进诚信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用法治扶正祛邪,用制度固本培元,我们就能进一步增强诚信意识、形成诚信风尚,与高度文明的“诚信中国”渐行渐近。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黄露佳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黄露佳

原稿件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