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至3日,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46位两岸嘉宾代表参与了“青年组”的专题研讨。对于“两岸青年交流”,台湾青年有话说。(中国台湾网 李宁 摄)
中国台湾网11月3日北京讯(记者 吴晓寒) “青年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核心,加快两岸青年相互了解、认识,深度来往,对于整个两岸发展方向而言是一个正面对着的很好的选择。”谈及两岸青年交流的意义,北京创业公社台湾事务负责人郑博宇恳切的回应着。11月2日至3日,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46位两岸嘉宾代表参与了“青年组”的专题研讨。对于“两岸青年交流”,台湾青年有话说。
台湾青年谈发展:学会把握机遇
作为一个在大陆发展多年的台湾青年,80后的郑博宇最近被朋友调侃变身成了“网红”,在两岸交流活动中常常看到他身影。谈及两岸青年交流,他说,每个人的核心时间都在青年部分,如果无法把握目前很好的机遇,对于未来从青年转成壮年时是非常“伤”的。他认为,无论从个体、还是群体来看,青年间的相互理解会是两岸关系改善的最直接的方式,而这离不开两岸青年间的交流。
“像我来北京工作,也是通过交流的机会第一次到北京,对这儿印象还不错,看到发展的这么现代化、这么先进,所以加深了我想要来北京发展的动机。”郑博宇说起自己的经历也不忘调侃一把,“可是你看我来来往往折腾了六年多,到去年才来北京落定。”他感叹,如果当初就有这么好的机遇,就不用花这么长时间,可以很快速的做好自己的布局,可能发展的比现在更快、更好。“所以我希望可以让下一代的青年朋友知道,如果得到这么好的机会,应该要把握好自己的发展机遇,来这里多看看、多走走。”
近年来,两岸间的交流活动日益丰富,特别是青年交流更加亮眼,这也是郑博宇所说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洪秀柱主席时所作的讲话中也提出,“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我们将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在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名誉理事长蔡秉宪看来,未来一两年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的比例还会上升一个高度。据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来大陆就学的台湾青年有七成的人想留在这边就业,但实际能留下来的只有三成左右。“我们跟大陆这边很多单位传达过这个讯息,也在互相研讨有没有好的解决方式。目前遇到的问题、瓶颈真的有在逐步解决,这个趋势是好的。”蔡秉宪表示,一些技术性的东西都在突破,比如网申的时候不能选填台胞证号,目前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创业可能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的东西,跟创业者实际的经历、准备的程度,还有市场情况等多方的因素都有关”,蔡秉宪表示,大陆的舞台很广阔,会希望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但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衡量。“可能还是先从来大陆学习跟就业这两方面着重发展比较好。”
两岸一家亲,共同打造“精神家园”
昆山是婀娜婉转的水乡,也是首屈一指的台资聚集地。昆山人口68万,其中台商有10万多人,平均每平方公里4.5家台企,曾有人感叹“昆山什么都不多,就是台商多!”身为恋上这座城的十万台商之一,在昆山东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曜谦眼中,昆山还是众多台湾人的精神家园。
“我在昆山生活了六年时间,真的感受到昆山对于我们在用心的做着深化经营”,蔡曜谦表示,这不仅体现在经济上面,像是之前的招商模式、现在对于两岸青年的一些扶持政策,或是生态建立,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上,“我们所谓的精神家园做得非常到位”。在台湾视棒球为最热门、最有人气的运动,“昆山市政府帮我们盖了棒球场,每周五都有相关的活动,受到大家的喜爱。”蔡曜谦说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看到这些工作人员非常投入,也是希望透过更深度的了解挖掘大家真正的想法,“这是我觉得非常难能可贵的”。
“两岸一家亲”,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洪秀柱主席时所作的讲话让蔡曜谦感到很温暖。“因为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让人觉得无所适从,现在展现了这样的一个态度,我觉得非常好。”蔡曜谦表示,因为在一定的和平发展上面,才有可能去发展其他的交流。“这是一个逻辑性的问题。如果没有稳定的局势,我们的企业要投资或发展会有一些顾虑,这是我们企业发展非常注重的部分。”
与蔡曜谦感同身受,一样感到很“贴心”的还有郑博宇。6月与俞正声主席“零距离”交流后,到现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他就看到寒暑假的实习名额有大量的提升,让更多的台湾年轻人有机会来这里发展。“俞主席给人感觉非常有亲和力,想要了解我们台湾青年的需要跟在这里发展遇到的问题。”郑博宇表示,在大陆反映问题,是真的是听进去了、愿意去听,“并且愿意了解、重视我们的心声”。
未来两岸青年交流在于“深”
“未来的两岸青年交流一定要往更深化的方式去发展,而不是泛泛的”,蔡秉宪表示,青年不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大家都认为是重中之重,所以青年交流真的变成是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每年组织的青年交流大概在1000人次以上,是台湾较大的交流团体。根据以往的经验,蔡秉宪表示,可以根据交流活动的性质将其进行分类。“像冬令营、夏令营招募的对象更倾向没有来过大陆的;像研习营就找来过的,针对他的本专业我们做出系统性的参访、学习、考察,他就能知道日后来大陆这边要怎么就学、就业;还有像教师团等我们都会根据他们的情况定制打造。”在蔡秉宪看来,“深”是未来两岸青年交流需要特别关注的方向。
蔡曜谦也不谋而合的谈到了这个话题。“两岸青年交流,我们的生活环境有所不同,对于一些事物上的价值观认知也不太一样”,他表示,所以要不停的去交流,未来两岸青年交流要更着重在“质”上面。“哪怕是小部分群体深下去慢慢做,台湾青年会觉得真的有跟大陆朋友交往后学到不少,而大陆朋友来到台湾也会觉得台湾年轻人其实也很棒”。蔡曜谦说,举办一个“大拜拜”形式很表面化的活动,是很难产生这种认同感的。
两岸青年交流在于青年,从这些台湾青年的身上,让人们看到了善于发现、乐于分享、积极探索、敢于挑战的优秀品质。通过他们,我们也看到了未来两岸青年交流可以改善的空间以及更多的可能性。郑博宇说,“我不希望到我的下一代,希望在90后、00后就会有所改变。受我们的影响,他们愿意去了解、去加入到两岸交流中。我努力的在让这样的经验传承下去,也希望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让同辈的朋友去了解,去影响他们,这才是青年交流的重点。”(完)
[责任编辑: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