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社会组分论坛。(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中国台湾网11月3日北京讯 (记者 李宁)“在两岸官方交流受阻的情况下,怎样创造更顺畅的民间交流管道以弥补官方交流的不足?本次整个论坛的设计由民间团体来担纲,民间团体最需要什么,喊出来,我们凝聚一些共识,往后建立更有效率的沟通管道。”在以“深化两岸民间交流”为主题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社会组分论坛上,台湾“国政研究基金”永续组召集人陈雄文这样介绍本场论坛。
由两岸20家民间团体共同主办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2日在北京盛大开幕,来自两岸的社会各界代表性人士、社会精英、社团负责人等约280人出席论坛,聚焦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青年5个小组进行专题研讨,开展交流对话。
在社会组分论坛现场,两岸50余名嘉宾围绕劳工、农业、教育、基层等多个交流领域展开对话,双方开诚布公、你来我往,共同为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建言献策。
台湾工会界在现场表达了对加强两岸工会交流的渴望。台湾总工会理事长蔡明镇说,台湾新当局对两岸关系的想法让现今的两岸关系浑浊不明,企业发展停滞不前,整个台湾企业笼罩在乌云密布的窘境之中。岛内目前针对劳工工时的“一例一休”及劳工年金改革等议题,也让劳工的利益有所损害。多年实践交流结果证明,两岸工会间的交流有助于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台湾总工会深谙两岸良性互动对人民福祉的深远影响,愿意以开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欢迎大陆各级工会到台湾总工会访问交流。
台湾总工会副理事长涂国樑认为,两岸同文同种,虽分治已数十年之久,但血浓于水。自两岸开放旅游观光与民间交流开始,大陆与台湾互访的团体均已达数百团之多。现今台湾新当局上任,虽因路线争议造成两岸间的紧张与不安,只要两岸工会组织继续携手交流,相信没有人可阻断两岸同文同种的中华文化血脉。
“一天的交流下来,着实感到两岸人民对于两岸和平发展的立场是一致的”,台湾总工会副秘书长张钰民说,两岸劳动者不但是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且在工会组织以参访和旅游互动的模式下,两岸人民有直接而广泛的零距离接触。“我是支持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一个忠实力量”,张钰民指出,今年两岸往来有了瓶颈,但回顾过往,两岸为和平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在过去累积的感情基础上,站在工会组织的立场,呼吁两岸各级工会组织干部,今后应采取更积极加强两岸关系的做法。
中国职工交流中心秘书长彭勇对台湾工会界人士的期盼作出了积极响应,他说,“两岸职工一家亲”,这些年,两岸工会和劳工界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大陆的工会愿与两岸志同道合的朋友,继续推进两岸工会与职工间的交流合作。我们为两岸职工谋和平、谋福祉的决心与诚意不会改变,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珍惜来之不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共同建设好两岸命运共同体,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农业领域,台湾农会理事长萧景田指出,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两岸农业发展环境相似,发展程度有差异性,农业合作交流既有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空间。
他认为台湾农产品输出大陆市场仍有困境与挑战,他盼望大陆能够进一步开放台湾农产品进口,并加快检验通关的速度,缩短水果停留在海关的时间,打造农业绿色通道,“或许可以为台湾低迷的经济注入力量”。他认为,良性的农业交流与互动,有促进台海政经和谐的作用。
台湾农会主任郭利泉回顾了2005年以来两岸农业间众多的交流活动。通过总结,他认为,两岸应加强农业交流活动,“经由互动方能加强彼此的理解和信赖”。他表示,台湾农会向来非常支持两岸农业交流,愿意接待大陆农业经贸参访团,也经常组织台湾农民团体参加大陆各省的农产品展销会级研讨会。“相信两岸共同努力下,两岸未来比朝向一个和平的方向迈进。”
在教育领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康凯对两岸日后的交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两岸民间机构需要继续开展已经有的合作项目,坚持推动各个领域的合作。第二,民间机构应携起手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举例说,在两岸高校方面,台湾方面还是有一些政策不太有利于交流,如“三限六不”、大陆学生在当地保健费用较高,这些对在台湾学习的大陆学生经济方面有很大压力,“民间组织应该积极地推动解决这些限制性甚至有点歧视性的政策”。第三,由单个社会组织搞活动转向两个或多个社会组织搞活动,可能效果更好。针对台湾面临的少子化冲击,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台湾的教师可能富余出来,可以考虑到大陆来,我们需要很多的教师。”
“今天两岸各界聚集在一起,来讨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和平发展道路,为两岸人民共同谋取福祉。”他认为,以往的发展历程中,两岸的民间组织与机构,在促进两岸的交流互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基层交流方面,北京海峡两岸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俊华认为,要想深化民间交流,就得多交流,多合作。他表示,海峡两岸社区研究中心成立2年来,干了几件事。一是交流互访。即组织北京的社区代表到台湾参访,然后组织台湾的村里代表到北京来访问。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效果极好。二是经验互借。台湾在社区营造方面,有很多独到的经验,需要北京借鉴,北京在基层创新方面也有一些好的经验,可以供台湾同胞来参考。三是项目互送。
他认为,海峡两岸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环境资源、社会资源,整合产、官、学、研多方力量,重在集合政、研、企各方力量,来引导社会组织发挥桥梁作用。“两一家亲,根基在社区,活力在基层,根本在交流。”刘俊华总结自己心中两岸交流之道。
正如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受访时所说,在两岸官方沟通渠道停摆的情况下,两岸民间交流显的更为重要。毕竟两岸是隔不断的,从维护两岸人民利益来说,很多事务性的沟通交流不能中断,要发挥两岸双方各个渠道,各种组织的作用,扩大深化两岸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完)
[责任编辑:扶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