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陆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密集出台的重大战略、利好政策,仍让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呈现企稳与蓄势待发态势。岁末回望,融合、升级、开创,无疑是今年两岸经济关系的“最佳注脚”。
融合:促两岸经济关系更紧密
今年以来,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产业优势整合稳步推进,两岸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8月25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福州签署《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和《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进一步降低了两岸互相投资的壁垒和障碍,放大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的“双赢”效应。
两岸民间经贸交流平台也在这一年收获颇丰。6月的第七届海峡论坛上,25个科技、经济合作项目签约,20个茶叶贸易与合作项目签约,11个两岸影视合作项目签约。11月的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各产业合作推动小组共组织15场专题论坛,达成多项共识,并签署了34项合作意向协议。
“需要看到,这是在岛内政治因素滋扰、全球经济景气低迷的情况下,两岸持续深化经济融合取得的可喜成绩。”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说。
两岸经济融合离不开大陆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两岸互利合作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今年以来,先后有最高人民法院施行新司法解释扩大认可与执行台湾裁判范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实行注册申请优惠措施,便利台湾中药材和医疗器材进入大陆市场;福建省结合福建自贸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出台一系列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上海施行保护新规,为在当地投资就业的台胞及其亲属就医、求学提供“市民待遇”。
12月16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宣布,自2016年1月1日起,大陆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扩大和放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的行业领域、地域范围及经营条件。
“这是大陆对台经济开放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赵旭东说,相信将为两岸扩大深化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提供新助力。
升级:为两岸经合拓宽新渠道
大陆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推进、亚投行的设立等“大动作”,为两岸经济发展和互利合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更为广阔的舞台。
“‘一带一路’蕴含的巨大商机为两岸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说,双方可发挥各自优势,有效整合两岸生产要素和产业,共同参与海外生产制造基地、经贸合作试验区、基础设施项目,一起赚世界的钱。
成立于圣诞节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虽然台湾不是创始成员,但大陆方面已多次表示,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台湾成为亚投行的一员,乐观可期。“加入亚投行对于外销提升与经济贸易关系都有帮助,对想要突破经济瓶颈的台湾是很好的选项与出发点。”台湾政治大学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说。
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为未来5年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合作的政策措施。“《建议》的落实将为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为两岸合作共赢创造条件。”台湾光泰洪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洪英仁说。
开创:让年轻人走到合作前台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创客”成为两岸热词。
6月18日,首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在深圳中芬设计园正式揭牌。10月15日至16日,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工作交流会在厦门召开,国台办再为12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授牌。12月22日,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国台办又为8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1家海峡两岸就业创业示范点授牌。
类似利好政策紧锣密鼓出台,为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或与大陆青年共同打拼,提供了有力扶持。
企业家们也纷纷“煽风点火”。一年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分别造访台湾,鼓励岛内年轻一代莫再只追求“小确幸”,勇敢迈出创业第一步。11月,阿里巴巴在台北启动总额100亿新台币的“台湾创业者基金”,更是在岛内再度刮起创业旋风。
“没有人规定你的职业生涯一定要怎么走。现在大陆创业环境这么好,为什么不试试自己来当老板呢?”来自台北的酆尚宽说。
这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在读博士与校友共同成立了一家“互联网+爆米花”商务公司,花了3个月时间研究出最受欢迎的口味。如今,公司已获得逾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额。展望2016年,他自信满满地说,一定会更好。(记者赵博 查文晔 陶冶)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