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低预算、低成本制作 台湾综艺节目运营十年遭逆转

2015年10月20日 09:53: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据虎嗅网报道,相比起内地《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这样一集预算在1000万人民币规模的综艺节目,日播的《康熙来了》每集预算(除蔡康永、小S酬劳)只有5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10万元)。而这已经是全台湾制作预算最高的谈话类节目。一集50万台币,在台湾已算“天价”,普通日播谈话类节目只有20万-30万台币。

  康熙的播出平台是中天电视台。他们也曾经有过好日子,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及之前的台湾岛经济起飞时期,购买力上涨,广告源源不绝,而且整个岛上当时只有台视、中视与华视三家电视台,主持人飞遍全世界录节目,远不是今时今日只能躲在摄影棚里的格局。广告每10秒钟售价33000块台币,厂家要购买这10秒必须再多购买另外五档广告时段,俗称“一搭五”。

  后来经济状况整体不景气,广告市场日渐萎缩,各种资源纷纷向大陆转移,而由于政策放开而导致的恶性竞争,更是给了电视业以致命一击。“老三台”逐渐变成了超过100个电视频道,争夺台湾岛上2300万人口的一块不大的市场。现在,中天的广告价格已经萎缩为10秒钟2万块台币,还要再额外附送对方五个时段,“一搭五”变成了“一送五”。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两岸内容制作能力上的对比也发生了逆转。《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知名节目制作人詹仁雄说,我不服气,这几年我们没有把握住优势,我们同文同种,为什么反而是美国、韩国的综艺节目拿到了大陆市场,而不是我们?

  为什么?最直白的答案也许就是没有钱。低廉的制作成本决定了台湾综艺节目只能以本土化的笑料和创意取胜,鲜少形式创新,格局不大。而正在蓬勃发展的内地市场需要更加精美、标准与可复制的节目类型。

  曾经引一时风气之先,风靡华人世界的台湾综艺节目整体已陷入了“小打小闹、维持经营”的低潮。如今已经是台湾综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作为“台湾访谈类节目始祖”,尽管从时间概念上看,康熙不是最早,但自康熙始,各家电视台才一窝蜂地开始效仿制作访谈类节目。但客观上,康熙的高收视也限制了电视台求新求变的决心——— 低预算做出来高收视,为什么还要再花钱?

  这样的想法导致的结果是,除了康熙外,其他台湾综艺节目在内地的影响力都在减弱。视频网站爱奇艺买下了包括《康熙来了》、《小燕有约》、《国光帮帮忙》在内的多档综艺节目网络播出版权,除康熙之外,其他节目的点击率排名都很靠后。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