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画
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简体字在台湾越来越常见。台湾很多餐厅、旅馆都推出简体字菜单,以招徕大陆顾客。大陆出版的简体字书籍,近来也在岛内卖得很红火。但有些岛内人士看不惯简体字,认为繁体字才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之美”。近日,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表示,简体字与繁体字之争,并列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简繁之争”的政治色彩
从大陆推广简体字起至今,台湾当局对简体字的态度常带政治色彩。
政治禁锢的年代,字体繁简在台湾是涉及意识形态、事关中华文化道统的大事情。不消说简体字不能用,连文字横排都是禁忌。
随着两岸互通,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开始接受简体字。他们发现,简体字确实简捷方便,能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像“尘”、“灭”这类简化字造得很高明,甚至连反对使用简体字的人也不自觉地模仿运用起来。
2009年,马英九曾建议“识正书简”,即印刷体采用繁体字,一般书写可用简体字,希望两岸就此达成共识。绿营立马借机抨击他“弃守文化主权”,把祖先所用的文字都丢了。
2011年,台湾开放陆客自由行,许多商家将招牌、菜单和说明都改为简体字,简体字书籍也占到台湾新书的20%,这引起一些岛内保守人士的担忧。为安抚情绪,当时的“行政院长”吴敦义出面声明,推广繁体字是“行政院”一贯立场,未来不会改变。
日前,马英九参加台“教育部”主办的2015年青年政策论坛。他在与学生聊起“华语文推广”话题时说,“简繁之争”,并列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他还建议,商家不要为了大陆观光客改用简体字,这样反而使陆客失去认识繁体字的机会。
对于马英九的建议,有岛内网友认为“管得太多了”,商家招揽顾客,有自由选择使用汉字的权利,谁说大陆游客就一定特别想认识繁体字?但也有激进网友认为,应该在台湾封杀简体字。
简体字大幅“抛头露面”
虽然“捍卫繁体字”的声音一直都在,但随着两岸交流不断深入,简体字在台湾越来越频繁地“抛头露面”,甚至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用简体字给同僚写信。台湾作家余光中认为,“这是一种生活习惯使然”。他说,以“台湾”两字为例,所有台湾人书写时几乎没有用“台”的繁体字,都是用简体。
除商店、风景区外,台湾校园一直是简体字“出没”的集散地。2008年,台湾高雄县和春技术学院判断出两岸未来交流越来越频繁的趋势,首开大专院校风气之先,将简体字列入大一国文必修课。随后,许多高校开设起简体字课程、举办简体字辨识比赛。台北大学的学生说,他们在上课时已使用大陆出版的简体字书籍。在政治大学东亚所、台湾大学国发所,研究生看的简体参考书甚至比繁体参考书还多。
此外,由于网络的发达,要与对岸网友沟通甚至笔战,台湾学生无形中都必须要先自学简体字。
如今,大陆人不仅可以到台湾自由观光,还可以赴台投资、求学,与台湾人恋爱、结婚,在台生根。岛内学者认为,简体字一定会更加盛行,因为文字的选用是随着使用者需求而定的。
没有不能并存的道理
事实上,不少台湾民众都认为简体字、繁体字系出同源,不难认,若不是意识形态的因素,其实没有不能并存的道理。
台湾网友“大猫儿哥”说:高中时老师曾发了几篇简体字文章让同学们测试,把看得懂猜得到以外的字圈画起来。一开始看这种不熟悉的字感觉大半都不认识,可是结果出乎意外,辨识率高达八成以上。其实繁体简体,真的只是不习惯而已,真要看,大多都看得懂,少部分看不懂的字依据前后文也能猜得出来。
大陆网友“陈就”说:我们从小就爱看港台电视剧、电影,唱的港台歌曲也不少,“70后”、“80后”对大部分繁体字都无障碍。“落英满怀”说:我们自带简繁转换功能,不用担心。“老歌新听”说:繁体适合书法,简体适合交流,都是中国字,都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
两岸同文同种,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是汉字。实际上,许多简体字在古代的书法帖上早已出现,并不存在“繁体字才能体现文字之美”的定论。只要能够方便两岸民众的阅读和使用,方便两岸同胞的交流交往,顺其自然各取所需才是王道,无需意识形态来横插一脚。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