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民将烟头放入印有小袋鼠卡通形象的烟袋里。(资料图片)
6日下午4时许,厦门市海沧区延奎小学大门外,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已陆续到来。一位父亲接到孩子后,掐灭了烟头,然后将烟头塞进一只印有小袋鼠卡通形象的烟袋里。
在这里,孩子们生动地将这一行为称作“小袋鼠”行动。去年以来,这场名为“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的大型公益行动正是从这座校园走出来,并风靡厦门全市的,海沧阿罗海城市广场、鼓浪屿、灵玲马戏城、方特游乐城、同安影视城等多处大型公共场所都活跃着文明“小袋鼠”的可爱身影,吸引了数万市民参与,并登上了央视。
小手牵大手 大家一起来
去年7月,厦门市海沧区率先启动创建“垃圾不落地”城区行动。如何创造性地推进这项工作呢?海沧区想到了可爱的小袋鼠,小袋鼠自带“口袋”可以很形象地诠释“垃圾不落地”的理念,比口号、标语更容易深入人心。
于是,一只头戴小黄帽、面带笑容,育儿袋里装着可乐瓶等各种垃圾的卡通“小袋鼠”经陈梦羽小朋友之手在海沧延奎小学诞生。
萌态可掬的小袋鼠一在当地报纸亮相,立刻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海沧区5万名中小学生率先响应,纷纷走出校园,活跃在公园、广场、社区、村镇、医院等各个场所,派发宣读小袋鼠宣言,劝导不文明举止……孩子们又把这一理念带回家,许多家长在孩子的“监督”下改掉了乱丢垃圾的恶习。“孩子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延奎小学校长易增加说,大人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如果这时候有孩子出来制止,再将垃圾捡起来带走,大人会更受触动,在这种感触中,环保理念也就无形间得到了最好的传播。如今,一座文明小袋鼠的塑像永久地立在了延奎小学的校园内,已成为传播环保理念的使者。
来自台湾的环保理念
“垃圾不落地”的环保理念,源自台湾。“小袋鼠”行动开始之初,延奎小学就有一支师生队伍赴台学习台湾的环保经验。
“台湾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垃圾不落地行动’,人们都说台湾很干净,并不是说台湾有多少垃圾桶,而是台湾民众都自行将垃圾收集起来,并且进行分类、循环利用。”台湾音乐创作人杨慕说,“小袋鼠”行动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遏制垃圾到处乱扔的现象发生。
这位台湾音乐人也加入到了这场环保行动中。在“小袋鼠”行动启动之初,杨慕连同全国台企常务副会长曾钦照,一起成为“小袋鼠”行动形象大使。
于是,不仅是厦门市民,在厦门的台湾志工与台湾游客也参与进来。在海沧,家住海虹社区的台胞黄千秀在社区举办的“小袋鼠课堂”上,分享了台湾处理垃圾的经验。在鼓浪屿,一个10人的台湾旅游团,领取了10个“小袋鼠”垃圾袋,3个小时后,原封不动地还回来,垃圾产量为零。
据介绍,海沧等区依托“两岸义工联盟”,倡导和发动台胞、台商、台企共同参与这场行动,使活动从开始之初,就带着浓浓的台味。
打造“小袋鼠”升级版
“小袋鼠”行动开始之初,大家发现,生活垃圾可以借助塑料袋随身带走,但带火的烟头就很难对付。一位经常跑台湾的热心市民介绍了台湾的经验,并带来了一个台湾造的精致小烟袋,这个小袋子由软质PV材料制成,耐高温,且便于携带,可专门携带烟头。
办法有了,谁来提供烟袋?厦门市一家热心公益的企业带头响应,订制了上万个印着“小袋鼠”卡通形象的小烟袋,免费向全市烟民发放。全国台企常务副会长曾钦照拿到“小袋鼠”烟袋,连连称赞说和台湾的烟袋一样精美。厦门许多烟民对烟袋爱不释手,拉来了身边烟友一起用这种烟袋。
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陋习,随着“小袋鼠”行动的深入,倡导“垃圾随车袋”的文明风尚也成了这个行动的主题。厦门航空公司印制了十万个“小袋鼠”清洁袋免费向市民发放,这些印制着“小袋鼠”的清洁袋,印有“垃圾随车袋,文明一路载”几个绿色大字,信封内侧经过防水处理,是装果皮、痰涕纸团等杂物的最好收纳工具,深受车主的欢迎。
在集美灵玲马戏城,3000多名市民全体起立,齐声宣读小袋鼠宣言,退场时不留一片垃圾;在海沧石室禅院,1000多人参加慈善博饼,散场后不见丢弃的塑料袋……
“很多市民开始逐步养成了垃圾不落地的习惯。”厦门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小袋鼠”的精神已经开始渗入到市民的意识和日常生活中,厦门将把“垃圾不落地”的理念形成长效机制,让人人都成为“小袋鼠”,并带动身边的人进入“袋鼠家族”。
守护环境 责无旁贷
“小袋鼠”行动掀起了海沧乃至厦门市的环保热潮,唤醒了许多市民的环保意识。然而,要把“垃圾不落地”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一种自觉的行动,我们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台湾的“垃圾不落地行动”已开展了20多年。据台湾音乐人杨慕介绍,在岛内人们喝完一杯可乐,不仅要将可乐杯带回家,还要将纸杯冲洗干净,再将吸管、杯盖与纸质的杯身分开装好、打包。因为,这样才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台湾志工的带动下,厦门兴旺社区也尝试着垃圾分类,并已执行了多年,但收效甚微。有关人士表示,其原因在于,垃圾处理配套工程无法全面跟进。一些市民花心思将垃圾分类、打包好,扔进不同的垃圾桶后,垃圾车却又全盘混杂处理,或填埋或焚烧,这样一来,市民之前所花的心思也都白费了,而所谓的分类垃圾桶,也只是“多了一只垃圾桶”而已。
守护环境,责无旁贷。厦门的“小袋鼠”们已经行动起来,我们相信他们带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点燃更多民众心中的“绿色火光”。我们也期待,在各方的努力下,相应的环保配套设施、工程、政策都能尽快跟上,齐心协力共同维护我们美好的家园。(记者 陈创业 李烈 通讯员 林广明 林晓蕾)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