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纪念台湾光复六十九周年:缅怀历史 展望未来

2014年10月25日 08:41: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69年前的10月25日,台湾光复重回中国版图,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洗雪了中华民族半个世纪的耻辱。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斗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结果。今天,回顾台湾光复的历程,缅怀英勇牺牲的先烈,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卷,宝岛台湾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其中。从三国时期东吴将军卫温带着大陆的先进技术远航台湾,到明朝郑和在岛上留下“三宝姜”,再到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千年沧桑凝聚着祖先的无数血汗,融汇着民族的拼搏精神。

  然而,甲午战败,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宝岛台湾拱手相让。割台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义愤,台湾民众更是“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此后,在侵占台湾的50年里,虽然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人民施以政治高压、经济剥削和文化侵略等种种手段,对反抗者进行惨无人道的镇压屠杀,但英勇无畏的台湾同胞没有屈服,浴血奋战、悲壮抗争始终不息。不甘做亡国奴的台湾各界民众怀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的爱国激情,不畏强暴,前仆后继,奋起反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斗争。从清末到民国的几代台湾知识分子抱着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发奋著文,坚持民族意识,争取民众权益,对日本殖民文化侵略和“皇民化”运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非武装抗争。1937年,祖国内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台湾民众的英勇斗争旋即融入全民族抗战的连天烽火之中,谱写了中华儿女同赴国难、共御外侮的光辉篇章。数万台湾同胞不畏艰险回到祖国大陆,与大陆同胞同心协力,并肩战斗,直至最后胜利。在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台湾重归中国版图之际,台湾各地万人空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舞狮舞龙,锣鼓喧天,到处响彻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欢庆声……

  历史是折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面镜子。我们纪念台湾光复的伟大胜利,正是为了从中汲取经验,获得启迪。

  ——台湾光复的历史告诉我们,两岸同胞命运相连,只有并肩作战才能赢得最终胜利。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一去不返。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才能给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带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尊严和荣耀。两岸同胞应当铭记历史,共同捍卫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台湾光复的历史告诉我们,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和可贵的民族气节。日本侵略者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义无反顾地投入反帝反殖民斗争,几十万人英勇牺牲,以鲜血和生命证明了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抗击外侮斗争中得到升华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两岸同胞应当弘扬优秀传统,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台湾光复的历史告诉我们,台湾同胞和祖国大陆同胞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从清政府被迫割台到胜利光复,台湾同胞以自己的不幸折射了民族的苦难,以自己的不屈折射了民族的抗争,以自己的回归祖国折射了民族复兴的希望。“祖国的命运,亦台湾的命运,祖国存,则台湾亦存”。

  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年代亦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陆经济持续增长,为台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经贸合作,为台湾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台湾也以宝岛秀美的风光、淳朴的风情吸引着大陆同胞。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海峡两岸已经成为骨肉相亲、命运相连、荣辱与共的整体。两岸同胞应当珍惜大好机遇,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共同缔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忆往昔,壮怀激烈;看今朝,心潮澎湃。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进入巩固深化的新时期,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局面已经形成,两岸关系处于60多年来最密切的阶段。当此纪念台湾光复69周年之际,衷心祈愿两岸同胞汲取历史经验,发扬光荣传统,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携手并肩,共同奋斗!(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