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通”自2008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以来,至今已经5年。两岸海运业界携手合作,建立健全协商机制,全面落实两岸海运协议,不断拓展直航成果,两岸海运快速、安全、共融发展。海上直航成为造福两岸民众的“黄金通道”。
两岸直航大发展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16日在此间表示,五年来,两岸海上直航实现了大发展。他告诉记者一组数字:
一是两岸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直航港口由68个扩大到85个,直航船公司从60家增加到120多家,直航船舶从120艘增加到280多艘。累计完成客运量780万人次,货运量3.1亿吨,集装箱运量约880万标箱,其中旅客和集装箱运量年均增幅均超过了12%。两岸客运航线、集装箱班轮航线分别增加到9条、31条。
二是两岸直航实现了健康、有序、稳定发展。两岸共同加强运力调控和市场监管,建立并实施了两岸集装箱运价备案制度,从根本上遏制了“零运价”、“负运价”现象;严肃查处违规从事两岸海上运输的行为,确保两岸航运由两岸企业和船舶营运。特别是全球航运业在受到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等影响重创下,两岸海运一枝独秀,成为全球海运的亮点。
三是两岸海运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客滚运输积极发展,从厦门开通客滚运输航线,延伸到浙江大麦屿,再到台湾北中南地区航线全覆盖;相继开通平潭至台中、台北高速客滚航线,成为首条高速客滚运输航线;两岸邮轮运输从无到有,实现了大陆资本首艘邮轮首航台湾,2013年完成23个邮轮航次,运送旅客超过4万人次,创出历史新高。两岸同意互设船检机构,积极推进签署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进一步提升了两岸交通运输领域的开放水平。政策创新力度不断加大。5年来,大陆先后出台了增加直航港口、调运空箱、干线班轮捎带、强化海上搜救合作等29项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两岸海运的发展。
两岸海运大交流
“两岸海运进入了大交流的阶段。”何建中指出,两岸建立了两岸交通部门定期协商机制和工作层面沟通机制,自2009年以来,已举行13次商谈,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和业务问题,有效地推动了两岸航运合作的不断深入,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建立了两岸搜救联系机制,携手完成了一系列海上搜救行动。共同举办了两次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大陆两次派遣专业救助船环岛访问,进一步提升了两岸搜救合作层次。
此外,扩大了交流互访,交流领域涵盖了港口航运、海事船检、搜救打捞、科研技术等领域,每年人员交流已超过1万人次。举办了海运论坛、两岸同庆航海日(节)及两岸港埠论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开启了两岸港口青年交流活动,为深化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两岸业界大合作
5年来,两岸业界构建了大合作的格局。何建中认为,体现在两个方面:
深化了产业合作。15个大陆港口与台湾主要商港签订了合作协议,重点在港口、航运、物流等方面密切合作,推进全程运输和物流的便利化;中远、中海集团与长荣、阳明海运等公司进一步扩大了班轮联营的范围。大陆8家港航企业在台湾设立了代表处或分公司,长荣、阳明、万海、德翔等台湾主要集装箱班轮公司通过其香港独资子公司在大陆设立了办事处或船务公司。
扩大了相互投资,成立了3家合资客运企业从事两岸海上旅客运输,中远等3家陆企入股参营阳明海运的高雄港高明码头,成为陆企首宗投资台湾公共建设项目案。
直航成“黄金通道”
海上直航已成为服务两岸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的“黄金通道”。对增进两岸民众福祉和服务两岸经济一体化发挥了有效的先导性作用,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何建中说,两岸海上直航有力地促进了两岸经贸发展。承担了两岸99%以上的货运量,通过大幅缩短航行路程和时间,有效降低了运输和物流成本,为两岸经贸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其次,有效地保障了两岸港航企业权益。两岸海运始终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航商效益不断改善,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低迷航运形势的挑战,进一步增强了两岸港航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重要的是,更大地惠及了两岸同胞。目前大陆至台湾本岛最短航程缩短到2个半小时。两岸邮轮运输给台湾民众带来了实惠,据测算,2013年大陆乘坐邮轮游客在台消费金额超过1.2亿美元(36.5亿台币),增加了台胞就业,促进了台湾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5年来,直航为780万两岸同胞直接往来提供了很大便利,促进了两岸双向、直接、大规模人员往来新格局的形成。为两岸鲜活物资、水产品等快速流通和一日生活圈提供了可靠的运输保障,使广大民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展望未来,何建中表示,随着两岸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两岸海上直航前景更为广阔,通过加快打造两岸直航升级版,实现双向畅通发展、高效绿色发展、深度联通发展,两岸海上直航必定能继往开来,使直航成果惠及更多的两岸同胞。(记者 林红梅)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