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两岸高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研讨会广州专场暨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在华师附中举行。改编自我国台湾地区高中国学教材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将在广东地区部分学校试用,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9月23日《广州日报》)
祖国大陆从台湾地区引入国学教材并非首次。早在2008年,由厦门某中学语文教师联系,新华出版社出版了由台湾中正书局改版的《国学基本教材》。当时也曾引起坊间的“国学热”讨论,但随后的推广效果并不显著。时至今日,大陆“国学热”已是有目共睹,广州学校在高中阶段“试用台湾国学教材”又比过去更进了一步,这不仅标志着两岸文化交流又取得了新进展,更意味着我们有了对国学教育之地位与作用的重新审视。
实事求是地说,国人目前的国学普及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媒体曾报道过:2005年,祖国大陆为台湾打造的巨轮“中华和平”号下水,连战夫人到场,引了一句唐诗相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引得很对景,可是,上海一家媒体报道这句唐诗,成了“连战夫人自己精心拟就”的原创,还堂皇地上了大标题。编辑们大约是极少翻检古典诗词,连这样并不生僻的唐诗也未曾见过。然而,国学功底浅薄的责任真的该由出错编辑来负吗?我们的中小学,很少给他们亲近国学的机会,上了大学,术业有专攻,离国学更为遥远,他们对诗词、书法的隔膜,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与之对比,台湾地区在国学教育方面就做得较好。有游客曾在台南孔庙见此情景:清晨,明伦堂前的空地上,白发老人诵读《孟子》,声如洪钟。声落、声起,老人对面端坐着的七八人,一字一句跟读,毫分不差。台南孔庙是全台最早的一座文庙,郑成功去世后,其子郑经开始提倡文教事业,兴建“先师圣庙”,中华传统文化及教育由此传播开来。现在,很多大陆人家里也都摆着《四书五经》,很多还是线装古籍版,只不过,那不是用来阅读认知的,而是拿来当摆设的。在一些文化景点,大多数的大陆游客看到那些刻录古代经典诗文的牌匾,多会一脸茫然地走开,而很多台湾游客却能读得津津有味。
从海峡两岸文化教育方面来说,国学凝聚两岸人心和共同意志,是两岸建立纽带联系的重要一环,也会为两岸和平发展累积正能量。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看,大陆人欠缺的国学教育,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孩子们做起,在整个社会营造起学习国学的浓厚氛围。只有把国学融入生活,才能继承好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才能真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试用台湾国学教材”只是走出了国学教育的第一步,如何以此为契机,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建构亿万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袁浩)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