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这些传统文化可以培养责任感,我想当医生,就受到孟子‘助人’思想的影响。”台北市第一女子高中(简称“北一女”)三年级学生颜如邵说。
她的同学巫文馨则告诉记者,老师曾问大家觉得自己和周围同学像孔子的哪位弟子,她认为热情直言的像子路,而自己像冉雍。
今年新学期,大陆近30所中学开始试用中华书局引进的台湾高中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这是台湾国学教材首次进入大陆课堂。日前,记者走访北一女,师生们分享了使用这一教材的教学心得。
据了解,从1954年开始,台湾地区高中课程中就安排了这一必修科目。民进党上台后将该科目改为选修,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面对台湾文化、教育界的呼吁,于2012年将该科目改为必选。在教材上,台湾原只有一个版本,目前有多家书商根据课纲编选不同版本,内容上都选自《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北一女资深国文教师唐慧文连续5年赴大陆,参与孔孟教学经验交流。她对记者说,当年必修被改为选修,冲击很大,但北一女的国文老师有共识,这门科目必须保留。
现在,北一女安排《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课时为每周1小时,以《论语》《孟子》选读为主。唐慧文告诉记者,虽然该背诵的还是有要求,但因为高中生开始有更多的思辨能力,所以课程不同于简单的读经,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孔子思想非常丰富,能在人性上让每个人成长——老师深究,老师继续成长;老师把义理让学生知道,学生成就。”她说。
如何让21世纪的中学生走近两千多前的孔子思想,北一女的老师们可说是煞费苦心。“现在小孩子的环境不一样了,我们要尽量与生活结合起来,让《论语》《孟子》这些传统经典蕴涵的思想介入孩子们所在时代的生活中。”唐慧文说。
在讲解孔子论“君子”时,唐慧文会先问学生认为身边什么人是君子,为什么有这样的认知,再去访问那位身边的“君子”,然后全班进行分享,最后再归纳到孔子的具体言语。
“有孩子说住家大楼管理员是君子,因为他总爱帮助别人。有孩子说是自己的外婆,因为别人欠她很多钱,她却毫无怨恨。”唐慧文告诉记者,这样的作业在科目成绩考核中占有不小的分量,可以使教学更有实效,也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退休后在北一女兼课的段心仪老师,还担任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资源中心的研发教师。她也认为,要在教学中联系今人今事,融入现代生活和思想。
段心仪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活动,比如分组考察台北孔庙,之后通过PPT演示进行分享,又如让学生创作“孔子之舞”“孔子之歌”。她说,教师要做的是让古老的典籍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照本宣科,要关注如何让学生有所领悟,激荡他们的思想,学得开心,也才能“认同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
“对学生的影响更多的不是在今天,但它打开了一扇门。”唐慧文常常对学生说,孔子的思想“真的可以拿来用”,将来的人生中,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事业,到哪个年纪,也无论得失荣辱,把《论语》带在身边,时常对照思考,会感到“特别贴切”。
这套《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容纳的仅为儒学经典“四书”,唐慧文对记者说,国学浩瀚,她每年教《论语》《孟子》都不一样,很乐意把新的体会跟每一届的学生分享。她也希望学生由此“入门”,走进广博精深的中华文化,因为那“是根,是宝”。(记者 陈键兴 齐湘辉)
[ 责任编辑:张晓静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晓静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