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在上海东郊宾馆举行。双方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及相关附件。图为海协会会长陈德铭(右)和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签字仪式上。中新社发汤彦俊 摄
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21日在上海举行,并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服贸协议)。22日,台湾多家报纸均在头版刊登相关消息,并指出该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促进两岸服务业相互投资与贸易,开启两岸经济新纪元。
《中国时报》引述学者分析指出,服贸协议的签署有助于台湾业者布局大陆,若服贸效益能够落实,日后对吸引其他外资也会有很大帮助。
《联合报》和《经济日报》均认为,除了已经有诸多讨论的电子商务、医疗机构、旅游业之外,大陆建筑行业对台商的开放是一大亮点,将有利于台湾业者抢占大陆“十二五”规划公共工程商机,亦可进一步带动周边台资企业发展。
《经济日报》发表题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开启台湾新机会》的社论指出,服贸协议是两岸自2008年开始推动经贸正常化及自由化最具指标性的协议,开启了台商在传统制造业之外进入大陆内需巿场的关键,对台湾具有实质效益。
社论指出,台湾业者在大陆享有超外资待遇,陆资来台最多等同外资,若以双方借由服贸协议争取优惠待遇的初衷来看,台方可谓达成任务,而陆方也获得扩大陆资赴台的广度及深度,无疑是双赢的局面。
社论说,台商在大陆享有众多超外资待遇,意味着能较日、韩、新甚至欧美等其他竞争对手取得先机,加上文化语言优势,将可提供台湾业者少则巩固成果,多则开拓市场的利益。两岸服贸协议应只是起点,两岸应按照协议第16条的规定,继续扩大开放幅度。同时也期待本协议能为台湾开创加入区域经济整合契机。
《旺报》评论指出,两岸互惠更上层楼。服贸协议不仅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也将使台湾的服务业在大陆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两岸的合作又向前迈了一步。
文章说,大陆的产业政策逐渐转向内需,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未来的趋势,际此台湾经济亟待突破,而台商又面临转型升级的时刻,服贸协议的签署有如及时雨,挹注了当前陷入困境的台湾产业。这项协议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公平开放的精神,对于两岸的交流互动模式,又开启了新页。
该评论还指出,在野党的批评多偏向政治诉求,而不是针对服贸协议的实质内容而论。台湾的经济要脱困,要走进国际,如果连两岸的经贸交流都跨不出去,又如何能在世界立足?相较于大陆,台湾的服务业有更优势的营运制度和模式,服贸协议签订之后,才正是台湾服务业伸展手脚的开始。
《工商时报》分析指出,对台湾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相较于香港,台湾与大陆在切入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上较快,但碍于起跑晚,当局一直希望能尽早与大陆建构起自由贸易化的格局,以利增强对外竞争力。而签署服贸协议,是缩短时差的重要一步。(记者 路梅刘舒凌)
[ 责任编辑: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