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15日刊登投稿文章讲述几个大陆学生的事迹,文章说,“陆生来台是个难得机遇,让我们有机会接触他们的思想,从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优越与不足。”
文章摘编如下:
首届陆生在台湾开展了他们的异地生活,稍有些敏感度的人都知道要谨言慎行,不适宜任意对政治议题发言,以免因为身份问题被过度放大解读。而在其它生活上所受到的待遇,他们虽然努力尝试着为自己争取平等权益,但仍然必须仔细拿捏发言尺度,避免被台湾社会觉得他们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一群人。
去年过年时,W君没有回大陆,独自一人留在学校的宿舍里,我见他一人无聊,台北又阴雨连绵,在年初三时找他到家中吃年夜饭,祖父母特别为W君热了饭菜,让他终于能有顿饭不是泡面和微波便当。用餐时,祖父得知W君来自山东,便自作主张地打了电话给我的三姨丈,请三姨丈准备点下酒菜,让我带着这位年轻的山东同学过去和老乡前辈打声招呼。
到了三姨丈家里,我向姨丈介绍了W君,姨丈用我许久没从他口中听说的浓重乡音问候W君,而W君也以同样的腔调回答。当下的我,所受到的文化冲击感和震撼,确实笔墨难以形容,因为那是一种来自于声音的颤动,我虽然听不懂,却仍然感到意义深重──我的三姨丈,山东青岛人,在离开故乡60多年以后,和同乡人讲话,从他喉咙里传出的乡音,仍是那样地道真实。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