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8日电 台湾《旺报》18日刊载台湾淡江大学大陆学生蔡博艺的投稿文章,作者认为在两岸交流扩大的过程中,两岸人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了解对方。在这背后隐藏的其实是随着大陆的发展,台湾民众所产生的不自信,“不自信的台湾人在和大陆打交道时显现出的多是逃避和轻视。”
文章摘编如下:
来台读书的时间已经有1年多了,对于周遭的生活环境,我已经熟悉得如在地人一般。不论是交通线路,美景美食还是活动信息、热门网站,这些生活中基本元素的使用方式,我已经能熟练运用。大陆朋友来台湾游玩总是会找我当“地接”;周末时,在热闹非凡的淡水河边,我甚至能为台湾其它地方来的游客精确指路;在台北搭出租车,有的司机已经不再问我从哪里来,而是夸我普通话讲的真标准,误以为我是外省第三代;虽然八个音的“台湾式”普通话学起来艰难的犹如一门外语,但是平时我还是会拿诸如“真的假的”“是哦”“挖哉啊”“好呷”这类的词组来充数当个假“呆丸郎”。
台湾走在台北街头,遇到大陆同胞也早已司空见惯,很多著名景点甚至感觉不到正港的台湾气息,除非是抗议集会,会有喇叭里高分贝的喊话。不然多数时候去类似马英九办公室、自由广场之类的景点,能听到更多的是来自大陆南腔北调的普通话。
自开放陆客台湾行以来,每年来台观光的大陆旅客大幅增长。对于大陆人来说,去台湾旅行已经不再是比上月球还难之事。两岸的交流越来越热络,各层级交流活动业已形成惯例,ECFA签订之后,双方经贸往来更加频繁,而我本人也受惠于开放陆生来台就学之政策。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