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总关情,而用乡音演唱的歌曲凝结着集体的记忆和情感。
近日,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在厦门决赛。厦门、漳州、泉州、金门、桃园的歌者同台竞技,“用咱厝语,唱咱厝歌”。
闽南语歌曲的魅力有多大?一首《望春风》可见一斑。“独夜无伴守灯下,春风对面吹,十七八岁未出嫁,看着少年家……”简单的旋律,平白的歌词,但就是因为“厝语”、“厝歌”,自1933年创作以来,传唱了70多年。邓丽君翻唱过,齐秦翻唱过,陶喆翻唱过。今年大陆歌手那英到台北“个唱”,不唱一首闽南语歌是下不了台的,结果现学现唱,收获掌声。台湾人口中75%原籍闽南,至今大多还讲闽南语,对闽南语歌曲的感情非同一般。
某次在彰州采访,一位彰州姑娘即兴唱起了《望春风》,席间一位台湾客人大感惊奇:“你会唱‘台语’歌?”姑娘笑了:“‘台语’就是闽南语啊,是我从小就讲的话啊。”其实,台湾最早的闽南语创作歌曲是大陆电影的广告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电影拿到台湾放,或者是默片,或者“国语”对白,台湾观众听不懂,所以电影公司就先创作一首介绍剧情的歌曲,吸引人走进影院。
现在,闽南语歌曲当然摆脱了广告歌的地位,早就因为其自身的魅力而在海峡两岸传唱,一首《爱拼才会赢》成为台北、上海、北京共同的流行歌曲。近日,笔者听到大陆“唐朝”乐队前主唱翻唱的《望春风》,标准的“厝语”,加上大提琴和笙的伴奏,为老歌注入了现代的气息。一首歌曲,穿越了历史烟尘,联结了海峡两岸,这是乡音的力量,也是文化的魅力,直抵人心。(陈晓星)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