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大陆老记者忆述“金门协议”签署前两岸民间接触

2010年09月19日 14:56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送返国民党士兵许志淞

 

  实际上,在“金门协议”签署之前,两岸民间已经有了多次试探性的接触。本报记者武阳滨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从事涉台报道,见证了两岸关系“坚冰”逐渐消融的一幕幕。

  1983年:

    送国民党军官尸体回台

    两岸人员“点烟、递茶”间谈妥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遣返事件,发生在台湾开放岛内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以前的1983年。

  当年6月,一架载有47名官兵和家眷的国民党军用运输机,坠落金门料罗湾海域。两天后,泉州渔民打捞起一具国民党军官的尸体。“我在做其他采访时知道要送回尸体这件事,但是当时不能公开报道。”武阳滨回忆,被打捞上来的是国民党空军的一名上尉,根据身上的证件,知道他叫陈大维。“我们这边要把他送回去,可是两岸什么都不通怎么办?就通过大喇叭向对岸喊话。”

  当年6月11日起,福建沿海所有与金门沿海相望的广播站都开始播送一条信息“希望两岸就国民党空军军官陈大维尸体交接一事进行晤谈”,大陆方面决定了晤谈的时间、地点,通过广播告知后,第二天上午就到约定海域等待台湾方面的回应。下午4点多,台湾方面代表搭乘一条渔船前来商谈,两边人员“在点烟、递茶之间”敲定了翌日交接尸体的时间、地点。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