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谈爱情,说网络 海辩赛九年让两岸学子越辩越近

2010年07月26日 10:21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时令大暑,赤日炎炎。在福州举行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现场亦掀起滚滚热浪。23日至25日,来自两岸的16支高校代表队在榕展开唇枪舌剑(下图),辩题从常议常新的爱情本质,到沸沸扬扬的网络文学,再到两岸共同关注的高等教育等,涉及人文、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双方辩手针锋相对,你来我往,观众时而因辩手机智幽默的表现笑成一团,时而为势均力敌的局面起劲鼓掌,比赛不断掀起高潮。

  “爱情到底是理想的还是现实的?”预赛的辩论由此展开,这样的题目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也有了很多切身体会作为例证的自如阐发。正方的大陆代表队呼吁人们在功利社会中拨开物质的迷雾,还爱情理想的内核和本质的美好;反方的台湾代表队则认为爱情不是不计回报的付出,也要考虑现实的回报。复赛时关于网络的发展对文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辩论起来更是机锋四起,很有看头。网络放大了网络作者的功利性,放大了读者的惰性,排挤了读者的阅读时间,但网络也让文学更多元,让文学与读者的接触更亲密,让文学的评论更深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决赛论辩的是“一流大学教师质量与生源质量孰轻孰重”。“这本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考量答辩过程中双方的逻辑、机变、思想深度和自圆其说的能力,体现他们的智慧、激情与风采。”大赛评委、台湾财团法人消费者文教基金会董事黄怡腾说。台湾义守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系副教授萧宏金对两岸大学生辩论赛这种交流方式十分赞许,“通过对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的辩论,能积累知识,激发思考,碰出火花,从中体现彼此的世界观、价值观,一场三四十分钟的辩论赛是加速加深两岸大学生相互了解的好平台、好机会。”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楯希望两岸大学生在辩论中要学会倾听,以理服人,切忌以势压人,以声震人,通过比赛相互学习切磋,在修养和学养上不断获得提升。

  本次辩论赛中有不少两岸代表队是首次参赛,辩手几乎都是新面孔。首次来大陆参赛的台北大学辩手林庭萱说,在台湾还从未见识过这样大的比赛场面,心里很紧张,但能与大陆学生切磋交流,对自己的成长一定大有帮助。台湾师范大学的黄书郁作为反方一辩在台上发挥出色,在她看来,大陆的辩手们知识储备丰厚,他们善于引经据典,条理明晰,技巧圆熟,在台上字正腔圆,很有优势。而西安交通大学的江刘玮则佩服台湾选手机敏灵活的应变的能力,“他们的辩论风格很亲切,语言生动活泼,长于自由发挥,能将身边小故事信手拈来为己所用,常出妙语,令人叹服。”所谓“不打不相识”,赛场之外,吃住在一块的两岸的大学生将辩论的余兴延续,他们往往因对方的精彩表现而惺惺相惜,最后成为朋友,相互学习,彻夜交谈,结伴游逛等。

  通过一场场激烈的唇枪舌剑,两岸大学生不断地发现双方的“异”与“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播下友谊的种子。这种子正是比赛更深一层的意义,它必将随着一届届辩论赛的成功举办而生根发芽。 (记者 林娟)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