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校的同与异
北京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朱昂在台的交流学校是新竹的清华。他说,两所清华的校训都一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校的整体氛围也差不多。要说不一样,这里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元化,不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台湾学生,也更注重参与社团活动甚至到外面打工。
“在北大图书馆要一早占座,在新竹清大随时有座”,王磬眼中的不同很具象,不过她不觉得两岸同学之间有大的差异:“我们都谈学习,也关心时尚,喜欢明星,爱旅游啊。”
“在台湾的学业压力要小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大陆同学几乎众口一词。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庄希威在新竹清华学习同样的专业。他说,上学期在北大,他选修了34个学分,而在新竹清华,最多只能选25个学分。大陆同学普遍感到课程难度低,考试也比较简单。直接的结果就是,大陆同学在各种考试中,总是能名列前茅。
不过,大陆同学认为,台湾学生注重参加社团活动,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是蛮值得肯定并学习的。
要说不同,运用繁体字,以及两岸一些词语表述有差异是最明显的不同。陈政荫说,刚来确实有些困扰,会看不会写,但“老师很宽容,允许我们用简体字答卷”。
刘征瀛还专门收集两岸语言上的不同,“既是研究,也是给学弟学妹一些借鉴”。
[ 责任编辑:孙金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