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纪念姚莹出任台湾兵备道170周年:真正“爱台湾”的人

2008年01月18日 08:05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历史上又一位真正称得上“爱台湾”的人

——纪念姚莹出任台湾兵备道170周年 

 
 
  图为姚莹墓地。

  历史上,有两位真正称得上“爱台湾”的安徽人,一位是刘铭传,一位是姚莹。我以历史上有这两位“爱台湾”的安徽老乡而深以为荣。2005年10月,我曾写过一篇《历史上一位真正称得上“爱台湾”的人》的学术论文,纪念刘铭传。今年2月,时逢姚莹出任台湾兵备道170周年,于是,我特撰此文介绍一下姚莹,把他的爱台事迹写出来,以昭示后人。(节选) 

  姚莹(1785—1853),安徽桐城派姚鼐(姬传)的侄孙和受业者,也是桐城派的一代继承者和代表者。他曾三度赴台,先后任台湾县令兼理海防同知、噶玛兰通判、台湾兵备道(当时台湾最高行政长官,1838年2月-1843年3月)。1823年至1825年3月,还应新任台湾知府方传(车酋)之邀,在台襄助其政务。姚莹在台任职前后达10年之久,对台湾贡献良多。

  抗英保台 五战五胜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殖民者看到中国的台湾孤悬东海,便把进攻的矛头直指台湾,欲图抢占台湾作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与协同防御的总兵达洪阿,对此早有洞察和预防,并做了认真的应战准备,加紧修筑防御工事,添置枪炮弹药等。他们居安思危,“枕戈筹饷,练勇设防”。

  1840年7月到1842年3月,姚莹带领台湾军民共取得了“五战五胜”的辉煌战绩。其中两次大胜:一是1841年9月,当时英舰纽布达号驶入基隆港,重炮轰击二沙湾炮台及兵房。中国守军毫不示弱,狠狠还击,英国兵舰受重创,于逃窜中触礁沉没,姚莹率军民大获全胜;二是1842年3月,英舰阿安号载重兵疯狂攻击台湾大安港,来势汹汹,气焰嚣张。姚莹乃与达洪阿“设计以歼之”,将英军舰引入“暗礁林立”的土地公港,使其“搁浅中流”时,乃发动强大攻势,从而大破英兵。这两次大胜,共击毙英军130多名,俘虏200余名,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另还有三次小胜:1840年7月,英国一艘双桅船入侵台湾鹿耳门外海面,被姚莹派兵击退。这是首战英军的胜利,士气为之大振;第二次是1841年7月,英军三艘三桅船再次侵犯,又被击退;第三次是1841年10月,英军又一次卷土重来,并在炮火掩护下强行登陆基隆,在姚莹指挥反击下,全歼登陆英兵。

  这五战五胜,战果丰硕,震撼中外,清道光帝曾多次嘉奖。在鸦片战争中,姚莹是坚决拥护林则徐、邓廷桢等抗英的主战派的。他系抗英保台的有功之臣,在率领台湾军民抗击英国殖民侵略军中,从未打过一次败仗,也未丢失过一寸土地,不愧为爱国保台的一面光辉旗帜,也为中国近代史在抗击外敌入侵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内地沿海各地因屡次战败而丢城失地,并在耆英、伊里布、怡良等投降派影响下,而终于1842年8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英国政府借口所谓“杀俘事件”要挟清政府,竟使姚莹、达洪阿等被革职查办。后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清政府未敢重判姚莹,仅以贬至川藏任职了事。

  热爱台湾 深察民情

  姚莹之所以能够连续多次获得抗击英军的胜利,不仅是因为他在军事上应敌准备充分,使敌无隙可趁,还在于他得到了当地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他为官清廉、以身作则、体察民情、关心民疾,深得当地民众的信赖。他在很多方面都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一是调查研究。他在台湾期间,深入民间基层,进行社会民情、风俗、历史、地理方面的考察。他所写的《东槎纪略》五卷,就是实地考察之作。书中记载了台北地区,噶玛兰(今台湾东北宜兰平原)以及浦社(今台湾彰化东南)等地的历史、地理情况,特别是详细记载了噶玛兰浊水大溪以北大量的山川地形、人文历史和人民生活状况。他在农地考察中,还帮农民“绘造图册”、“厘定界址”,不仅“可杜绝土地纠纷,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土著民众的土地权益”。他所留下的记载,至今仍对研究台湾史地,特别是台湾少数民族生活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姚莹注重调查研究,从台湾被贬川藏后任职依然如此。他所写的《康纪行》,即以大量资料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揭露了英国侵略西藏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考察著作。

  二是为官清廉。他在台湾三度任职,先后十年。他生活俭朴,一身廉正,两袖清风,知之者无不赞佩。他在台湾第一任,即任“台湾县”解职返回途中,其父不幸逝于鹿耳门,抵福州后,拟“谋其父灵榇及亲属返桐城”,但“以贫困不能成行”,亦因友人“赵慎畛适调任闽浙总督,助其归榇”。其时,姚由“其兄扶榇归里”,而“自己则偕母侨寓福州,谋菽水之养”。

  三是爱民爱土。姚莹关心民众疾苦,经常深入基层,亲自辅助解决震灾、风灾、水灾、失业、民间纠纷等。嘉义县发生大地震时,姚“立即开展救灾工作”,“与达洪阿等带头捐出养廉银”,并推动“捐集番银二千九百六十六元”。姚莹被解职离台时,军民夹道跪拜20余里。

  四是注重文教。姚莹非常注重当地人民的文化教育,以提高其文化、思想、知识水平。凡其为官之地,均不忘“立学校、敦士习”。在出任台湾兵备道后,即使军务非常繁忙之时,“犹不忘整顿台南的海东书院”,“拿出家藏书目,供在院肄业诸生学习”。后又“整剔海东书院规约,时与诸生相讨论”。在出任台湾县知县及噶玛兰通判时,亦曾筹款、捐款助修台南学府、台湾县书院以及宜兰县之仰山书院,并为延请台邑优秀人士主持。

  面对历史的一点反思

  姚莹所处的时代,正是旧中国走向衰落的年代,西方列强争相侵略、欺凌和压迫中国。1840年-1842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战争,即鸦片战争。姚莹出任台湾兵备道正值这个期间,大环境是相当不利的。而姚能紧紧依靠当地军民,起而英勇奋战,并取得了抗击英军的重大胜利,实在难能可贵。这是姚莹守土保民、爱国爱台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不屈不挠的民族正气的体现。姚莹不过是中国政府无数守土保台官吏中的一个。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为了保卫台湾和发展台湾,不知付出了多少血汗。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祸福相连,“爱台湾”和“爱祖国”从来就是统一和一致的,这在姚莹身上有完整的体现。 (李家泉)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阳艳萍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